出自唐朝丘為《竹下殘雪》
一點消未盡,孤月在竹陰。晴光夜轉(zhuǎn)瑩,寒氣曉仍深。
還對讀書牖,且關(guān)乘興心。已能依此地,終不傍瑤琴。
注釋參考
此地
這里,這個地方。 唐 駱賓王 《于易水送人》詩:“此地別 燕丹 ,壯士髮衝冠?!薄抖昴慷弥脂F(xiàn)狀》第三回:“我初到此地,并不曾認得一個人。” 洪深 《抗戰(zhàn)十年來中國的戲劇運動與教育》:“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。”
瑤琴
用玉裝飾的琴。 南朝 宋 鮑照 《擬古》詩之七:“明鏡塵匣中,瑤琴生網(wǎng)羅。” 唐 王昌齡 《和振上人秋夜懷士會》詩:“瑤琴多遠思,更為客中彈。” 宋 何薳 《春渚紀(jì)聞·古琴品說》:“ 秦 漢 之間所製琴品,多飾以犀玉金彩,故有瑤琴、緑綺之號。” 清 方文 《石臼訪韓元長》詩之四:“珠樹秋先折,瑤琴我獨傷?!?/p>
丘為名句,竹下殘雪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