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慧開《偈頌八十七首》:
動弦別曲,葉落知秋。
禾山打鼓,雪峰輥球。
睦州擔板,投子提油。
趙州狗子,溈山牯牛。
青原垂足,俱胝指頭。
一隊破落戶,各自帶風流。
注釋參考
擔板
呆板。 宋 華岳 《自訟》詩:“我生素不事詼諧,擔板方頭喚不回?!?清 黃宗羲 《論文管見》:“敘事須有風韻,不可擔板?!?郭紹虞 《中國文學批評史》六八:“ 梨洲 論詩,于情景的關(guān)系,說得已很妙,然而猶覺其擔板搭實,沒有 船山 說得空靈?!?/p>
投子
博具?;蛟破鹩?戰(zhàn)國 ,或云創(chuàng)于 三國 魏 曹植 ,取其投擲之義。初用玉制,只兩顆,后改用骨制,故又稱“骰子”,增至六顆。每顆成正立方體,六面分別刻一點至六點之數(shù),投擲以決勝負。點著色,故后世又稱“色子”。參閱 唐 李匡乂 《資暇集·投子》、 宋 高承 《事物紀原·博弈嬉戲·投子》。《史記·范雎蔡澤列傳》“或欲大投” 南朝 宋 裴駰 集解:“投,投子也?!?清 俞樾 《茶香室三鈔·平索看精》:“觀下文有律令,有頭盤,有拋打,殆亦以投子為之耶?”
釋慧開名句,偈頌八十七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