偶來(lái)冠蓋里,愧是舊三公
出自唐代李德裕《題冠蓋里(在襄州南大山下)》:
偶來(lái)冠蓋里,愧是舊三公。
自喜無(wú)兵術(shù),輕裘上閟宮。
注釋參考
冠蓋里
古地名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沔水》:“縣(今 湖北省 宜城 )有 太山 ,山下有廟, 漢 末名士居其中,刺史二千石卿長(zhǎng)數(shù)十人,朱軒華蓋,同會(huì)於廟下。 荊州 刺史行部見(jiàn)之,雅嘆其盛,號(hào)為 冠蓋里 ,而刻石銘之?!焙笥靡苑悍Q名臣冠族的故里。 南朝 梁簡(jiǎn)文帝 《游韋黃門園》詩(shī):“息車 冠蓋里 ,停轡 仲長(zhǎng) 園?!?唐 權(quán)德輿 《奉和韋曲莊言懷貽東曲外族諸弟》:“ 韋曲 冠蓋里 ,鮮原鬱青蔥?!?/p>
三公
(1).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。 周 以太師、太傅、太保為三公?!稌ぶ芄佟罚骸傲⑻珟煛⑻?、太保,茲惟三公,論道經(jīng)邦,燮理陰陽(yáng)?!币徽f(shuō)以司馬、司徒、司空為三公。見(jiàn)《漢書·百官公卿表序》。
(2).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。 西漢 以丞相(大司徒)、太尉(大司馬)、御史大夫(大司空)為三公, 東漢 以太尉、司徒、司空為三公,見(jiàn)《通典·職官一》。
(3).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。 唐 宋 沿 東漢 之制,以太尉、司徒、司空為三公,但已非實(shí)職。
(4).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。 明 清 沿 周 制,以太師、太傅、太保為三公,惟只用作大臣的最高榮銜。見(jiàn)《明史·職官志一》、《清史稿·職官志一》。
(5).星名?!妒酚洝ぬ旃贂罚骸爸袑m天極星,其一明者,太一常居也;旁三星三公,或曰子屬?!?張守節(jié) 正義:“三公三星在北斗杓東,又三公三星在北斗魁西,并為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之象。主變出陰陽(yáng),主佐機(jī)務(wù)?!薄稌x書·天文志上》:“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,主宣德化,調(diào)七政,和陰陽(yáng)之官也?!?/p>
李德裕名句,題冠蓋里(在襄州南大山下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