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重顯《送蘊歡禪者西上》:
金闕路曾遙,行行值開泰。
石房云未閑,杳杳若相待。
高蹤逾履冰,何人不傾蓋。
早晚承帝恩,再卜林泉會。
注釋參考
石房
猶石屋。 唐 鮑溶 《送僧文江》詩:“ 吳王 劍池 上,禪子石房深?!?唐 孟貫 《寄山中高逸人》詩:“猿共摘山菓,僧鄰住石房。”
杳若
杳然。形容渺茫不見蹤影。 清 陳維崧 《寶鼎現(xiàn)·甲辰元夕后一日次康伯可韻》詞:“昨夜辜負無眠意,枉費盡描朱刷翠,問天上素娥,因甚杳若?”
相待
(1).對待?!俄n非子·六反》:“猶用計算之以相待也,而況無父子之澤乎?”《京本通俗小說·志誠張主管》:“ 張勝 心堅似鐵,只以主母相待,并不及亂。” 清 吉爾杭阿 《致英法公使照會》:“彼此相待兩歧,未免相形見拙。”
(2).招待;款待。《京本通俗小說·西山一窟鬼》:“免不得買些酒相待他們。”
釋重顯名句,送蘊歡禪者西上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