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代馬鈺《清心鏡 戒捏怪》:
做風(fēng)狂,脫家累。
脫了家緣,要清心地。
休捏怪、詐做好人,莫謾神唬鬼。
寒與暑,須當(dāng)避。
志道休恥,惡衣惡食。
遵國(guó)法、莫犯天條。
稱修
注釋參考
捏怪
亦作“揑怪”。1.編造鬼怪故事。 明 胡應(yīng)麟 《少室山房筆叢·九流緒論中》:“ 秦 漢 以還,圣道陸沉,淫詞日熾, 莊周 、 列御 、 鄒衍 、 劉安 之屬,揑怪興妖,不可勝紀(jì)?!?/p>
(2).塑造怪相。 清 周亮工 《書(shū)影》卷四:“ 堵芬木 曰:‘畫(huà)羅漢不在揑怪,正使眉目一如恒人,而道氣沉摯,生人敬畏,乃足尚耳。’”
好人
好人 (hǎorén) 品德好、行為端的人 good people 好人一生平安 健康的人 a healthy person 和稀泥的人 a person who tries to get along with everyone 好人難當(dāng)謾神
謂欺騙神靈。 郭沫若 《<詛楚文>考釋·關(guān)于原文的年代》:“文中所述史事多為舊事所無(wú),尤其詛咒 楚王 之語(yǔ),因而前人多以為 秦 人詭詐,竟至謾神。”
馬鈺名句,清心鏡 戒捏怪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