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先秦 荀子《荀子·成相》:
摘自《荀子·成相》
解釋:不知警惕,還要重犯錯誤;拒絕規(guī)勸,堅持錯誤,必然讓壞人鉆空子。
原文摘要:
賢圣基必張。愿陳辭,世亂惡善不此治。隱過疾賢,長由奸詐鮮無災(zāi)?;茧y哉!阪為先,圣知不用愚者謀。前車已覆,后未知更,何覺時?不覺悟,不知苦,迷惑失指易上下。中不上達(dá),蒙揜耳目塞門戶。門戶塞,大迷惑,悖亂昏莫不終極;是非反易,比周欺上惡正直。正直惡,心無度,邪枉辟回失道途。己無郵人,我獨自美,豈獨無故?不知戒,后必有,恨后遂過不肯悔。讒夫多進(jìn),反復(fù)言語生詐態(tài)。人之態(tài),不如備,爭寵嫉賢利惡忌;妒功毀賢,下歛黨與上蔽匿。上壅蔽,失輔埶,任用讒夫不能制。郭公長父之難,厲王流于彘。周幽厲,所以敗,不聽規(guī)諫忠是害。嗟我何人,獨不遇時當(dāng)亂世!欲衷對,言不從,恐為子胥身離兇;進(jìn)諫不聽,剄而獨鹿棄之江。觀往事,以自戒,治亂是非亦可識。托于成相以喻意。請
注釋參考
不知
是指對于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,和知道的意思相反。遂過
順成過失;掩飾過失?!秴问洗呵铩彂?yīng)》:“ 公子食我 之辯,適足以飾非遂過。” 高誘 注:“飾好其非,遂成其過。” 漢 賈誼 《過秦論下》:“ 秦王 足己而不問,遂過而不變?!?唐 柳宗元 《桐葉封弟辯》:“若戲而必行之,是 周公 教王遂過也?!?/p>
不肯
不肯 (bùkěn) ——用于否定式助動詞表示拒絕 will not;would not 他不聽勸告,不肯在他的船上裝一臺輔助引擎讒夫
讒人?!盾髯印こ上唷罚骸白嫹蚨噙M(jìn),反覆言語,生詐態(tài)?!?漢 王充 《論衡·言毒》:“君子不畏虎,獨畏讒夫之口。” 宋 葉適 《朝請大夫提舉江州陳公墓志銘》:“以淺疑我,讒夫之淫。” 清 朱之瑜 《安南供役紀(jì)事》:“讒夫鴞張,極力煽其焰;元臣箝口,無或措一辭。”
荀子名句,荀子·成相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AI Tem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