寄書問三川,不知家在否
出自唐代杜甫《述懷一首(此已下自賊中竄歸鳳翔作)》:
去年潼關(guān)破,妻子隔絕久。
今夏草木長,脫身得西走。
麻鞋見天子,衣袖露兩肘。
朝廷愍生還,親故傷老丑。
涕淚授拾遺,流離主恩厚。
柴門雖得去,未忍即開口。
寄書問三川,不知家在否。
比聞同罹禍,殺戮到雞狗。
山中漏茅屋,誰復(fù)依戶牖。
摧頹蒼松根,地冷骨未朽。
幾人全性命,盡室豈相偶。
嶔岑猛虎場,郁結(jié)回我首。
自寄一封書,今已十月后。
反畏消息來,寸心亦何有。
漢運(yùn)初中興,生平老耽酒。
沉思?xì)g會處,恐作窮獨(dú)叟。
注釋參考
寄書
傳遞書信。 北周 庾信 《竹杖賦》:“親友離絶,妻孥流轉(zhuǎn); 玉關(guān) 寄書, 章臺 留釧?!?唐 韓愈 《贈別元十八協(xié)律》詩之六:“寄書 龍城 守,君驥何時秣?” 宋 陸游 《箜篌謠寄季長少卿》之二:“寄書何時到, 江 漢 春茫茫?!薄端疂G傳》第三一回:“他知道我殺了 閻婆惜 ,每每寄書來與我,千萬教我去寨里住幾時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黃英》:“忽有客自 東粵 來,寄 陶生 函信。發(fā)之,則囑姊歸焉。考其寄書之日,即妻死之日?!?/p>
三川
(1).三條河流的合稱,所指不一。(1) 西周 以 涇 、 渭 、 洛 為三川。《國語·周語上》:“ 幽王 二年, 西周 三川皆震?!?韋昭 注:“三川, 涇 、 渭 、 洛 ,出於 岐山 ?!?2) 東周 以 河 、 洛 、 伊 為三川?!稇?zhàn)國策·秦策一》:“親 魏 善 楚 ,下兵三川?!薄段倪x·鮑照〈詠史〉》:“五都矜財雄,三川養(yǎng)聲利?!?李善 注引 韋昭 曰:“有 河 、 洛 、 伊 ,故曰三川?!?/p>
(2).指洛陽。 南朝 宋 顏延之 《北使洛陽》詩:“前登 陽城 路,日夕望三川?!?唐 王維 《送韋大夫東京留守》詩:“云旗蔽三川,畫角發(fā)龍吟?!?趙殿成 注:“《史記》索隱:三川,今 洛陽 也。”
不知
是指對于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,和知道的意思相反。杜甫名句,述懷一首(此已下自賊中竄歸鳳翔作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