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劉子翚《建康六感梁》:
開圖屬英睿,失國(guó)由昏懦。
斯人異前修,撥亂旋致亂。
輕刑下益肆,厚爵臣彌叛。
聰明馳萬(wàn)機(jī),精苦徒宵旰。
鳳冕敬方袍,鸞旗游彼岸。
悠然棄從懷,臨機(jī)復(fù)難斷。
那知千佛力,不紓一寇難。
酒色覆商周,神仙蕩秦漢。
趨亡固多軌,荒迷卒同貫。
微圣常鮮終,撫岫三慨嘆。
注釋參考
鳳冕
古代帝王所戴的禮帽。以珍貴鳥羽作飾,故名。 宋 劉子翚 《建康六感·梁》詩(shī):“鳳冕敬方袍,鸞旗游彼岸?!?/p>
方袍
(1).僧人所穿的袈裟。因平攤為方形,故稱。 唐 許渾 《泊蒜山津聞東林寺光儀上人物故》詩(shī):“云齋曾宿借方袍,因説浮生大夢(mèng)勞。” 宋 王讜 《唐語(yǔ)林·補(bǔ)遺三》:“﹝僧 從誨 ﹞累年供奉,望方袍之賜,以耀法門?!?元 辛文房 《唐才子傳·道人靈一》:“一食自甘,方袍便足;靈臺(tái)澄皎,無(wú)事相干。”
(2).借指僧人。 唐 司空曙 《題凌云寺》詩(shī):“不與方袍同結(jié)社,下歸塵世竟如何?” 南唐 劉崇遠(yuǎn) 《金華子雜編》卷下:“ 贊皇 李公 之鎮(zhèn) 浙 右,以 南朝 眾寺,方袍且多,其中必有妙通《易》道者。因帖下諸寺,令擇一人,送至府中?!?/p>
鸞旗
亦作“ 鸞旂 ”。天子儀仗中的旗子。上繡鸞鳥,故稱?!稘h書·賈捐之傳》:“鸞旗在前,屬車在后。” 顏師古 注:“鸞旗,編以羽毛,列繫橦旁,載於車上,大駕出,則陳於道而先行?!?南唐 馮延巳 《壽山曲》詞:“鴛瓦數(shù)行曉日,鸞旂百尺春風(fēng)。侍臣舞蹈重拜,圣壽南山永同?!币喾褐敢话銉x仗的旗子。 清 李慈銘 《蓬萊驛》:“看他雀屏深,鸞旗護(hù),帳中居,蟬冕貂褕?!?/p>
彼岸
彼岸 (bǐ’àn) 另一邊,對(duì)岸 the other shore 大西洋彼岸 比喻所追求和向往的一種境界 realm 到達(dá)理想的彼岸 佛教。認(rèn)為脫離塵世煩惱、取得正果之處 Faramita劉子翚名句,建康六感梁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