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劉宰《懷林維國二首》:
尚記升堂拜母時,滿前兒女競牽衣。
鳳雛想見今成立,雁序遙聞已奮飛。
身后聲名終不朽,家傅詩禮足相輝。
傷心白下金陵道,無復(fù)班荊話昨非。
注釋參考
升堂拜母
漢 范式 與 張劭 為友。二人并告歸鄉(xiāng)里, 式 謂 劭 曰:“日后二年當(dāng)還,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。”乃共約定日期,至日, 式 果到,升堂拜母。飲盡歡而別。事見《太平御覽》卷四○七引 三國 吳 謝承 《后漢書》。古代摯友相訪,行登堂拜母禮,結(jié)通家之好,表示友誼的篤厚?!度龂尽侵尽ぶ荑鳌罚骸?堅 子 策 與 瑜 同年,獨相友善, 瑜 推道南大宅以舍 策 ,升堂拜母,有無通共?!薄杜f五代史·唐書·張承業(yè)傳》:“ 莊宗 深感其意,兄事之,親幸 承業(yè) 私第,升堂拜母,賜遺優(yōu)厚?!?清 宋琬 《穆賓日年兄為其太夫人廬墓歌以美之》:“昔君作吏 長淮 北,升堂拜母歡相得?!币嗍》Q“ 升堂 ”。 宋 蘇軾 《潘推官母李氏挽詞》:“尚有升堂他日約,豈知負土一阡新?!?/p>成語解釋升:登上;堂:古代指宮室的前屋。拜見對方的母親。指互相結(jié)拜為友好人家。升堂拜母出處《三國志·吳志·周瑜傳》:“堅子策,與瑜同年,獨相友善,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,升堂拜母,有無通共。”
兒女
兒女 (érnǚ) 兒子和女兒,子女 children 兒女成群 青年男女 young man and woman 無為在歧路,兒女共沾巾?!啤?王勃《杜少府之任蜀州》 兒女淚,君休滴牽衣
見“ 牽裾 ”。
劉宰名句,懷林維國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