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樓鑰《大梅山》:
此山名大梅,驅(qū)車入山麓。
試問山中人,山名竟誰(shuí)屬。
禪家開道場(chǎng),為說梅子熟。
仙家指為巖,曾此隱梅福。
或云古有梅,其大蔽山谷。
至今二梅梁,靈響皆其族。
他山抗驚湍,禹祠橫殿屋。
三者尚誰(shuí)憑,禪師有遺躅。
余皆不可辨,安得究圖錄。
但愛山又山,喬林間修竹。
注釋參考
禪師
禪師 (chánshī) 敬辭稱和尚,尤指有德行的和尚 honorific title for a Buddhist monk 法海禪師遺躅
猶遺跡。 唐 何儒亮 《亞父碎玉斗》詩(shī):“ 嬴女 昔解網(wǎng), 楚王 有遺躅?!?宋 蘇軾 《葉教授和溽字韻詩(shī)復(fù)次韻為戲記龍井之游》:“似聞雪髯叟,西嶺訪遺躅。” 明 袁宏道 《萊陽(yáng)張廷尉贊》:“ 汴水 之上,有公遺躅?!眳⒁姟?遺跡 ”。
樓鑰名句,大梅山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