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郭印《和詩守豐年行》:
園林搖落露寒梢,秋成穰穰彌四郊。
千里播種無不毛,妻兒溫飽忘啼號。
馀粒施及禽與猱,有田寧復棄而逃。
太守牧民如牧馬,宣化承流王澤下。
欲希禹稷事躬稼,墾畝勸耕謾隙罅,召杜龔黃乃其亞。
黃云泱漭覆原野,樂彌豐年醉瓊斝。
古邛舊敝人人說,久困征誅心已折。
析家蕩產紛更迭,身罹罪罟無從雪。
漫道當時富鹽鐵,漢志食貨忍重閱,嗟我婦子難全活。
今年誰料勝常年,入絹得鹽償本錢。
里絕追呼俗自便,閉門稚耋得安眠。
十日一風五日風,鄰村稽首羨茲土。
白頭半刺才窳苦,賴此賢侯百廢舉。
空庭吏散鳥馴除,謠聞?chuàng)羧劳滇椤?br>侯於公卿地有馀,利澤行推遍海隅。
嗚呼利澤行推遍海隅,坐使斯民愁嘆為嬉娛。
注釋參考
太守
太守 (tàishǒu) 漢朝設立的一郡最高行政主管官吏。隋唐后的刺史、知府也別稱太守 prefect 太守即遣人。——晉· 陶淵明《桃花源記》 太守自謂也。——宋· 蘇軾《教戰(zhàn)守》 太守與客來飲。 太守宴也。牧民
牧民 (mùmín) 放牧牲畜并以此為生的人 herdsman牧馬
(1).牧放馬匹?!肚f子·徐無鬼》:“七圣皆迷,無所問涂,適遇牧馬童子問涂焉?!?唐 杜牧 《上李太尉論北邊事啟》:“暖日廣川,牧馬養(yǎng)習,以俟強大?!?/p>
(2).古代作戰(zhàn)多用戰(zhàn)馬,故常以“牧馬”指駐防、戍邊或胡騎南侵。 北周 庾信 《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》:“ 偃師 張幕, 河陽 牧馬,雖接戰(zhàn)於 富平 ,已連營於 官渡 。” 唐 溫庭筠 《送并州郭書記》詩:“塞城牧馬去,烽火射鵰歸。” 唐 無名氏 《胡笳曲》:“ 漢 家自失 李將軍 ,單于公然來牧馬?!?宋 楊萬里 《國勢》中:“是時虜之創(chuàng)痍未盡,而勢力未全盛也。而今者狠然有窺吾 淮 甸,南下牧馬之意。”
(3).放牧的馬。舊題 漢 李陵 《答蘇武書》:“側耳遠聽,胡笳互動,牧馬悲鳴。” 唐 李益 《塞下曲》:“燕歌未斷塞鴻飛,牧馬羣嘶邊草緑。”
(4).引申指胡騎或征騎。 唐 杜甫 《近聞》詩:“近聞 犬戎 遠遁逃,牧馬不敢侵 臨洮 ?!?清 顧炎武 《哭楊主事廷樞》詩:“牧馬飲 江 南,真龍起 芒碭 ?!?/p>
宣化承流
宣布恩德,承受風教。謂官員奉君命教化百姓。語出《漢書·董仲舒?zhèn)鳌罚骸敖裰な?、縣令,民之師帥,所使承流而宣化也;故師帥不賢,則主德不宣,恩澤不流。” 宋 秦觀 《代蘄州守謝上表》:“責其妄作,便可屏之遠方,憫其知非,猶當投於散地。敢圖生死而肉骨,尚容宣化而承流?!?明 王世貞 《鳴鳳記·林遇夏舟》:“碧云天際,旌旗蔽江渚。風利飛帆速,聲振清波拂。宣化承流,明時展經(jīng)濟。看此去仁風播,俾黎庶咸沾惠,五褲歌謡信不虛,數(shù)卷圖書帶篋歸?!?/p>
王澤
君王的德澤。 漢 董仲舒 《春秋繁露·盟會要》:“賞善誅惡而王澤洽。” 唐 白居易 《得乙上封請永不用赦判》:“刑乃天威,赦惟王澤?!?宋 梅堯臣 《和王尚書花木瓜》:“復何備國風,庶亦見王澤。”
郭印名句,和詩守豐年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