燒卻三千并世界,死中得活也無方
出自宋代釋印肅《頌十玄談達(dá)本》:
勿於中路事空王,贊火還須金色光。
燒卻三千并世界,死中得活也無方。
注釋參考
三千
(1).《書·呂刑》:“墨罰之屬千,劓罰之屬千,剕罰之屬五百,宮罰之屬三百,大辟之罰二百。五刑之屬三千?!焙笠蛞浴叭А敝腹糯械男塘P?!度龂尽の褐尽り惾簜鳌罚骸胺蛉е畬伲m未可悉復(fù),若斯數(shù)者,時(shí)之所患,宜先施用?!薄稌x書·謝尚傳》:“夫無后之罪,三千所不過?!薄赌鲜贰た琢罩畟鳌罚骸叭羧徐妒迨?,必有踴貴之尤,此五帝不相循法,肉刑不可悉復(fù)者也?!?/p>
(2).泛言數(shù)目之多。 三國 魏 陳琳 《飲馬長城窟行》:“長城何連連,連連三千里?!?唐 李白 《秋浦歌》之十五:“白髮三千丈,緣愁似箇長?!?/p>
(3).指三千大千世界。 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與諸道人辨宗論》:“三世長於百年,三千廣於 赤縣 ;四部多於戶口,七寶妙於石沙?!?/p>
并世
同時(shí)代。 康有為 《<人境廬詩草>序》:“吾於并世賢豪多友之?!?清 鄒容 《獄中答西狩》詩:“并世無知己,吾生苦不文。” 魯迅 《且介亭雜文末編·關(guān)于太炎先生二三事》:“考其生平,以大勛章作扇墜,臨總統(tǒng)府之門,大詬 袁世凱 的包藏禍心者,并世無第二人。”
並世:同存于世;同時(shí)?!赌印ぜ鎼巯隆罚骸拔岱桥c之并世同時(shí),親聞其聲,見其色也?!薄妒酚洝ぶ倌岬茏恿袀鳌罚骸?孔子 皆后之,不并世?!?宋 黃庭堅(jiān) 《題劉將軍雁》詩:“ 祁連 將軍一筆鴈,生不并世俱名家?!?清 方苞 《<畿輔名宦志>序》:“而史作於異代,其心平,故其事信。若郡州縣志,則并世有司之所為耳。其識之明,未必能辨是非之正。”
隨世。《史記·孟子荀卿列傳》:“先序今以上至 黃帝 ,學(xué)者所共術(shù),大并世盛衰,因載其禨祥度制,推而遠(yuǎn)之,至天地未生,窈冥不可考而原也?!?司馬貞 索隱:“言其大體隨代盛衰,觀時(shí)而説事。”
竝世:同時(shí)?!读凶印ちγ罚骸?北宮子 謂 西門子 曰:朕與子竝世也,而人子達(dá)。”
中得
切合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寒溫》:“豈喜怒之氣,為小發(fā)不為大動邪?何其不與行事相中得也?!?/p>
無方
無方 (wúfāng) 不得法;方法不對 in the wrong way;do not know how;not in the proper way 經(jīng)營無方 沒有固定的方向、處所、范圍 nothing釋印肅名句,頌十玄談達(dá)本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