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顓梵語及胡書,昧者雖從明孰與
出自宋代李覯《答緣概師見示草書千字文并名公所贈詩序》:
佛繇西域漸中土,欲使群心皆鼓舞。
若顓梵語及胡書,昧者雖從明孰與。
其徒往往多材能,暗結(jié)時賢為外助。
遠公自昔來廬山,夸逞蓮花邀社侶。
吁嗟君子遭亂邦,舍此未知何處去。
邇來一行善記覽,齧破乾坤錄歷數(shù)。
或攻文苑掠芬香,辭則貫休筆懷素。
其馀曲藝與小詩,布在人間難悉數(shù)。
賢豪大抵多憐才,引致門墻無齟齬。
其人既重法亦尊,羽翼大成根本固。
我緣山谷見不遠,緇褐憧憧盡愚魯。
坐量此去有黨衰,纖縞焉能拒強駑。
去年有使自番陽,手籍一函來我所。
發(fā)函乃是緣概書,千字滿前云縷縷。
眾人飽食已用心,欲噍伯英肥美處。
當時名士嘉其能,長序短篇聯(lián)繡組。
因思幅員千萬里,如師之能更幾許。
以儒輔釋日益多,何恤區(qū)區(qū)一韓愈。
注釋參考
梵語
梵語,梵文 (Fànyǔ,Fànwén) 一種古印度語言,正如印度語法家(如帕尼尼Panini)所描述的,是印度和印度教的古典語言 Sanskrit胡書
(1).胡人的文字。 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·省事》:“天文、畫繪、棊博、鮮卑語、胡書、煎胡桃油,鍊錫為銀,如此之類,略得梗概,皆不通熟?!?/p>
(2).指科斗書。 南朝 梁 任昉 《述異記》卷上:“ 陶唐 之世, 越常國 獻千歲神龜,方三尺餘,背上有文科斗書,記開闢以來。帝命録之,謂之龜歷。 伏滔 述帝功德銘曰:‘胡書龜歷之文?!?北周 庾信 《哀江南賦》:“ 新野 有生祠之廟, 河 南有胡書之碣?!币徽f,胡書之碣謂 三國 胡昭 所書之碣。參閱 周一良 《評介三部魏晉南北朝史著作》,見《北京大學學報》1985年第2期。
孰與
(1).與誰?!豆騻鳌ば迥辍罚骸?莊王 曰‘子去我而歸,吾孰與處于此?吾亦從子而歸爾?!薄妒酚洝っ蠂L君列傳》:“ 齊 無 秦 ,則天下集 齊 , 親弗 必走,則 齊王 孰與為其國也!”《新唐書·韓翃傳》:“時有兩 韓翃 ,其一為刺史,宰相請孰與, 德宗 曰:‘與詩人 韓翃 ?!?元 王實甫 《西廂記》第四本第三折:“人生長遠別,孰與最關(guān)親?不遇知音者,誰憐長嘆人?”
(2).猶言何如。意謂還不如,常用于反詰語氣?!盾髯印ぬ煺摗罚骸按筇於贾肱c物畜而制之!從天而頌之,孰與制天命而用之!” 漢 班固 《東都賦》:“且夫僻界 西戎 ,險阻四塞,脩其防御,孰與處乎土中?!薄吨軙ざ抨絺鳌罚骸叭羰?齊 寇乘之,則彼此危矣。孰與心忿悔禍,遷慮改圖?!?/p>
(3).比對方怎么樣,表示疑問語氣。用于比照?!赌印じ罚骸?巫馬子 謂 子墨子 曰:‘鬼神孰與圣人明智?’”《戰(zhàn)國策·齊策一》:“我孰與城北 徐公 美?”《史記·范雎蔡澤列傳》:“功彰萬里之外,聲名光輝傳於千世,君孰與 商君 、 吳起 、大夫 種 ?” 宋 王安石 《酬王濬賢良松泉二詩·松》:“試問蒼官值歲寒,戴白孰與蒼然好?” 明 徐渭 《自為墓志銘》:“不知古文士以入幕操潔而死者眾矣,乃 渭 則自死,孰與人死之?”
李覯名句,答緣概師見示草書千字文并名公所贈詩序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