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王柏《汲齋吟》:
我有一泓水,清明如鑒開。
妍丑自來往,曾不留纖埃。
靜而涵萬古,動(dòng)時(shí)濡九垓。
人與我同得,是名為靈臺(tái)。
胡乃忍蕪穢,漂淪良可哀。
當(dāng)知克己如汲井,汲去汙濁清自回。
洙泗淵源初不息,河洛流派空爭猜。
為學(xué)工夫孰大此,莫翻波浪驚兒孩。
昌黎修綆志徒苦,瘦島轆轤用未該。
請觀朱子方塘喻,要識源頭活水來。
注釋參考
洙泗
洙水 和 泗水 。古時(shí)二水自今 山東省 泗水縣 北合流而下,至 曲阜 北,又分為二水, 洙水 在北, 泗水 在南。 春秋 時(shí)屬 魯國 地。 孔子 在 洙 泗 之間聚徒講學(xué)?!抖Y記·檀弓上》:“吾與女事夫子於 洙 泗 之間。”后因以“洙泗”代稱 孔子 及儒家。 南朝 梁 任昉 《齊竟陵文宣王行狀》:“弘 洙 泗 之風(fēng),闡 迦維 之化。” 唐 盧象 《贈(zèng)廣川馬先生》詩:“人歸 洙 泗 學(xué),歌盛舞雩風(fēng)。” 宋 葉適 《宋廄父墓志銘》:“余嘗考次 洙 泗 之門,不學(xué)而任材者, 求 也?!?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構(gòu)釁》:“接 洙 泗 之淵源,擬荷千秋之擔(dān)?!?清 譚嗣同 《仁學(xué)》一:“其在上者,亦莫不極崇 宋 儒,號為 洙 泗 之正傳。”
淵源
淵源 (yuānyuán) 源流,本原 source;origin 測其淵源,覽其清濁,未有厲俗獨(dú)行若寧者也。——《三國志·管寧傳》 事物淵源不息
(1).不停止。《易·乾》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(qiáng)不息?!?馬王堆 漢 墓帛書《經(jīng)法·國次》:“天地?zé)o私,四時(shí)不息?!?唐 韓愈 《上考功崔虞部書》:“行之以不息,要之以至死。” 郭小川 《祝詩》:“用不息的斗爭排除了種種干擾?!?/p>
(2).不用呼吸?!墩撜Z·鄉(xiāng)黨》:“屏氣似不息者。”《大戴禮記·易本命》:“是故食水者善游能寒,食土者無心而不息?!?/p>
(3).不滅?!肚f子·逍遙游》:“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?!薄盾髯印げ黄垺罚骸?盜跖 吟口,名聲若日月,與 舜 、 禹 俱傳而不息?!?/p>
河洛
亦作“ 河雒 ”。1. 黃河 與 洛水 的并稱?!妒酚洝む嵤兰摇罚骸昂图?周 民, 周 民皆説, 河 雒 之閒,人便思之?!?漢 班昭 《東征賦》:“望 河 洛 之交流兮,看 成皋 之旋門?!?明 方孝孺 《御賜訓(xùn)辭記》:“雖 河 洛 之所出,龍龜之所負(fù),何以過于此哉?”
(2).指 黃河 與 洛水 兩水之間的地區(qū)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北伐詔》:“驍雄競奮,火烈風(fēng)掃,剋定中原,肅清 河 洛 。”《南史·宋紀(jì)上·武帝》:“時(shí)帝將鎮(zhèn) 下邳 ,進(jìn)兵 河 洛 ,及徵使至,即日班師?!?王闿運(yùn) 《皇中憲大夫侯官陳君墓志銘》:“誰謂弗彰? 河洛 是儀?!?/p>
(3).指 洛陽 ?!段倪x·班固<西都賦>》:“蓋聞皇 漢 之初經(jīng)營也,嘗有意乎都 河洛 矣?!?李善 注:“東都有 河 南 洛陽 ,故曰 河洛 也?!?唐 張說 《龍門西龕蘇合宮等身觀世音菩薩像頌》:“天下之大都有五,而 河洛 總其中。”
(4).指 洛水 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洛神賦》:“臣聞 河洛 之神,名曰 宓妃 ?!?清 顧炎武 《日知錄·湘君》:“ 江湘 之有夫人,猶 河雒 之有 虙妃 也?!?/p>
(5).河圖洛書的簡稱。 三國 魏 曹丕 《以孫登為東中郎封侯策》:“蓋河洛寫天意,符讖述圣心?!?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原道》:“取象乎河洛,問數(shù)乎蓍龜?!?羅惇曧 《文學(xué)源流·三代以上文學(xué)》:“ 楊侃 稱‘緯書之類,謂之秘經(jīng),圖讖之類,謂之內(nèi)學(xué),河洛之書,謂之靈篇?!?/p>
(6).亦作“ 河落 ”。即饸饹。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談·談異五·熱洛河》:“今 齊 魯 間以蕎麥作麪食,名河洛?!?趙樹理 《邪不壓正》一:“生客細(xì)客吃掛面,熟客粗客吃河落?!眳⒁姟?河漏 ”。
流派
流派 (liúpài) 水的支流 tributary 指學(xué)術(shù)、文化藝術(shù)等方面有獨(dú)特風(fēng)格的派別 school;sect王柏名句,汲齋吟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