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項安世《跋羅商卿守黑銘》:
大江從西來,傲岸有矜色。
日與峽爭雄,百戰(zhàn)無虛刻。
行逢天闊處,漭沆四無壁。
始知向來事,何啻蝸兩國。
泯然從此逝,到海不逢敵。
居平吾語子,無與世為的。
我高人肯下,已勝誰甘北。
孰謂饒人癡,未聞開殿擊。
吾非若溪水,寧與世爭皙。
卿言皆好好,吾見甘棫棫。
老子邑中黔,諸公天下白。
加我任纁緇,推渠作圭璧。
君看千載下,人數(shù)孟之側(cè)。
當(dāng)時爭功人,枉被螻蟻食。
之子真吾徒,敏捷流輩百。
昔我惟子尤,教子孔氏克。
隔宿不見之,已作老聃黑。
快哉吾阿蒙,非腹吳下客。
瞥然見鞭影,千里才一息。
酌酒可賀我,正傅今有嫡。
注釋參考
老子
老子 (Lǎozǐ) 中國春秋時思想家、道家學(xué)派創(chuàng)始人。一說老子即老聃,姓李名耳,字聃,楚國苦縣(今河南鹿邑東)人。曾為周“守藏室之史”(管藏書的史官),后隱退著《老子》一書。他把宇宙萬物的本體看做“道”,認為它是超越時空靜止不動的實體,是產(chǎn)生整個物質(zhì)世界的總根源。他在觀察社會和自然變化時,又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,認為一切事物都存在于正反兩方面的對立之中,它們互相依存,互相轉(zhuǎn)化。政治上他主張“無為”,企圖緩和尖銳的社會矛盾,回到“小國寡民”的幻境之中。老子的思想在中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Laozi 老子 (lǎozi) 父親 father 老年男子的自稱。即老夫 I;me 老子不吃你這一套邑中黔
《左傳·襄公十七年》:“宋 皇國父 為太宰,為 平公 筑臺,妨於農(nóng)收。 子罕 請俟農(nóng)功之畢,公弗許。筑者謳曰:‘ 澤門 之晳,實興我役。邑中之黔,實慰我心?!?杜預(yù) 注:“ 子罕 黑色而居邑中?!?宋 賢大夫 司城子罕 膚色黑,家住邑之中,時人呼為“邑中之黔”。后因以“邑中黔”為恤民循吏的典故。 前蜀 韋莊 《冬日長安感志寄獻虢州崔郎中二十韻》:“濟物便同川上楫,慰心還似邑中黔。”
諸公
(1).眾公卿?!豆騻鳌る[公五年》:“天子八佾,諸公六,諸侯四。諸公者何?諸侯者何?天子三公稱公,王者之后稱公,其餘大國稱侯。” 漢 班固 《bai{1*1}虎通·禮樂》:“諸公六六為行,諸侯四四為行?!?/p>
(2).諸多年老長者?!妒酚洝ぬ锸辶袀鳌罚骸?叔 為人刻廉自喜,喜游諸公。” 張守節(jié) 正義:“諸公謂丈人行也?!?/p>
(3).泛稱各位人士。 唐 杜甫 《醉時歌》:“諸公袞袞登臺省,廣文先生官獨冷。” 元 貢師泰 《送江西傅與礪赴廣州教授》詩:“買得 吳 船便欲東,更騎羸馬別諸公?!薄度辶滞馐贰返谑呋兀骸叭幌壬〉苡袀€疑難在此,諸公大家參一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