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蘇軾《戲作種松》:
我昔少年日,種松滿東岡。
初移一寸根,瑣細(xì)如插秧。
二年黃茅下,一一攢麥芒。
三年出蓬艾,滿山散牛羊。
不見十余年,想作龍蛇長。
夜風(fēng)破浪碎,朝露珠璣香。
我欲食其膏,已伐百本桑。
人事多乖迕,神藥竟渺茫。
朅來齊安野,夾路須髯蒼。
會開龜蛇窟,不惜斤斧瘡。
縱未得茯苓,且當(dāng)拾流肪。
釜盎百出入,皎然散飛霜。
槁死三彭仇,澡換五谷腸。
青骨凝綠髓,丹田發(fā)幽光。
白發(fā)何足道,要使雙瞳方。
卻后五百年,騎鶴還故鄉(xiāng)。
注釋參考
少年
少年 (shàonián) 古稱青年男子,現(xiàn)在指人大約十歲到十五歲這個階段 early youth (from ten to sixteen) 少年兒童讀物東岡
向陽的山岡。《后漢書·周燮傳》:“自先世以來,勛寵相承,君獨何為守東岡之陂乎?” 南朝 宋 謝惠連 《祭古冢文》:“公命城者改埋於東岡,祭之以豚酒?!?唐 韋應(yīng)物 《射雉》詩:“走馬上東岡,朝日照野田。”
蘇軾名句,戲作種松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