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陳造《次韻張丞》:
邦人邑吏總堪憐,茶供爐熏共吁天。
占雨幾孤霞粲曉,望霓何啻日為年。
翻黃已熟村村麥,平淥行看處處田。
擬倩龍公作霖手,更煩終惠息頭燃。
注釋參考
邦人
(1).國人;百姓?!稌そ鹂g》:“二公命邦人,凡大木所偃,盡起而筑之?!卑矗妒酚洝斒兰摇纷鳌皣恕?。 宋 沉遼 《和穎叔西園春宴》:“太守樂邦人,縱觀迨時(shí)豊。” 清 方文 《東湖行》:“郡縣有司既草草,邦人好事者亦少?!?/p>
(2).諸侯?!对姟ば⊙拧ゃ嫠罚骸班滴倚值?,邦人諸友?!?毛 傳:“邦人諸友,謂諸侯也?!?/p>
(3).鄉(xiāng)里之人;同鄉(xiāng)。《韓詩外傳》卷十:“臣 麥丘 之邦人?!?宋 梅堯臣 《南陽謝紫微挽詞》之三:“里社當(dāng)存祀,邦人定立碑。” 明 高啟 《死亭灣》詩:“邸吏驚赤綬,邦人候朱輪?!?清 吳廷華 《沉孝子行》:“我友哭子幾喪明,邦人請旌留孝名?!?/p>
邑吏
地方官府的小吏?!秴问洗呵铩ぞ邆洹罚骸耙乩艚猿?宓子賤 令吏二人書。吏方將書, 宓子賤 從旁時(shí)掣搖其肘。” 唐 元稹 《賽神》詩:“邑吏齊進(jìn)説,幸勿禍鄉(xiāng)原?!?/p>
爐熏
亦作“ 爐薰 ”。 1.熏香;焚香。 唐 溫庭筠 《南歌子》詞:“嬾拂鴛鴦?wù)?,休縫翡翠裙,羅帳罷爐熏。” 宋 范成大 《寶公祈雨感應(yīng)用陳申公韻賦詩為謝》:“膴原龜坼暮春時(shí),夾路爐薰共禱祠。”
(2).香爐中的煙。 宋 梅堯臣 《和人雪意》:“趨閤展熊席,卷幔飄爐熏。” 金 元好問 《俳體雪香亭雜詠》之十:“爐薰浥浥帶輕陰,翠竹高梧水殿深?!?元 程鉅夫 《題許仲仁詩卷》詩:“霜清日冷梅花瘦,獨(dú)對爐熏看欲癡。”
鑪薰:即熏爐。用來薰香或取暖的爐子。 三國 魏 徐干 《情詩》:“鑪薰闔不用,鏡匣上塵生。” 宋 黃庭堅(jiān) 《奉和文潛贈無咎》:“何言談絶倒,茗椀對鑪薰?!?/p>
吁天
向天呼冤。 宋 曾鞏 《酬介甫還自舅家書所感》詩:“吁天高未動,望歲了何如?”《明史·后妃傳一·英宗孝莊皇后》:“夜哀泣吁天,倦即臥地,損一股。以哭泣復(fù)損一目。”
陳造名句,次韻張丞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