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皎然《戛銅碗為龍吟歌》:
逸僧戛碗為龍吟,世上未曾聞此音。
一從太尉房公賞,遂使秦人傳至今。
初戛徐徐聲漸顯,樂音不管何人辨。
似出龍泉萬丈底,乍怪聲來近而遠。
未必全由戛者功,真生虛無非碗中。
寥亮掩清笛,縈回凌細風。
遙聞不斷在煙杪,萬籟無聲天境空。
乍向天臺宿華頂,秋宵一吟更清迥。
能令聽者易常性,憂人忘憂躁人靜。
今日鏗锽江上聞,蛟螭奔飛如得群。
聲過陰嶺恐成雨,響駐晴天將起云。
坐來吟盡空江碧,卻尋向者聽無跡。
人生萬事將此同,暮賤朝榮動還寂。
注釋參考
臺宿
三臺星?!逗鬂h書·劉玄傳》:“夫三公上應臺宿,九卿下括河海,故天工人其代之?!?李賢 注引《春秋漢含孳》:“三公在天為三臺,九卿為北斗?!?/p>
秋宵
秋夜。 唐 曹松 《僧院松》詩:“此木韻彌全,秋宵學瑟絃?!?前蜀 韋莊 《撫盈歌》:“玉庭兮春晝,金屋兮秋宵?!?宋 朱松 《宿石龍寺》詩:“道人身似南枝鵲,更盡秋宵一再飛?!?/p>
清迥
(1).亦作“ 清逈 ”。清明曠遠。 南朝 宋 鮑照 《舞鶴賦》:“鐘浮曠之藻質,抱清迥之明心。”迥,一本作“ 逈 ”。 唐 張九齡 《秋夕望月詩》:“清迥 江 城月,流光萬里同?!?明 何景明 《畫鶴賦》:“志清逈而內(nèi)真,儀皎潔而外宣。” 清 包世臣 《與楊季子論文書》:“足下性嗜古書,尤耽 齊 梁 諸子,而下筆顧清迥柔厚,駸駸有 西漢 之意?!?/p>
(2).清越而有回聲。 唐 李涉 《題清溪鬼谷先生舊居》詩:“寂寞天籟息,清迥鳥聲曙?!?后蜀 魏承班 《玉樓春》詞:“聲聲清迥遏行云,寂寂畫梁塵暗起?!?/p>
皎然名句,戛銅碗為龍吟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