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護(hù)國《傷蔡處士》:
篋中遺草是瑯玕,對(duì)此空令灑淚看。
三徑尚余行跡在,數(shù)螢猶是映書殘。
晨光不借泉門曉,暝色唯添隴樹寒。
欲問皇天天更遠(yuǎn),有才無命說應(yīng)難。
注釋參考
三徑
亦作“ 三逕 ”。 晉 趙岐 《三輔決錄·逃名》:“ 蔣詡 歸鄉(xiāng)里,荊棘塞門,舍中有三徑,不出,唯 求仲 、 羊仲 從之游。”后因以“三徑”指歸隱者的家園。 晉 陶潛 《歸去來辭》:“三徑就荒,松竹猶存?!?唐 蔣防 《題杜賓客新豐里幽居》詩:“退跡依三逕,辭榮繼二 疏 。” 宋 蘇軾 《次韻周邠》:“南遷欲舉力田科,三徑初成樂事多?!薄痘ㄔ潞邸返谑寤兀骸芭赃厭熘桓睂?duì)聯(lián)是:一簾秋影淡於月,三徑花香清欲寒。”
余行
謂傳留后世的德行。 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(xùn)·文章》:“其遺言餘行, 孫卿 、 屈原 之不及,安敢望大圣之清塵?”
猶是
(1).由此。猶,通“ 由 ”。 漢 劉向 《列女傳·王章妻女》:“ 章 上封事言 鳳 不可任用……天子不忍退 鳳 , 章 猶是為 鳳 所陷?!?三國 魏 嵇康 《與呂長悌絕交書》:“足下篤意,遂成大好。猶是許足下以至交。”
(2).還是。 宋 陸游 《老學(xué)庵筆記》卷五:“ 蜀 食井鹽,如仙井 大寧 猶是大穴?!?明 胡應(yīng)麟 《詩藪·近體下》:“初 唐 絶句精巧,猶是六朝餘習(xí)?!?/p>
護(hù)國名句,傷蔡處士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