伐謀參上策,受鉞總中堅(jiān)
出自宋代佚名《郊廟朝會歌辭建隆乾德朝會樂章二十八首》:
惕厲日乾乾,潛蟠工躍淵。
伐謀參上策,受鉞總中堅(jiān)。
田訟歸周日,民謠戴舜年。
風(fēng)云自冥感,嘉會翼飛天。
注釋參考
伐謀
破壞敵方施展的謀略。一說以謀略戰(zhàn)勝敵人?!秾O子·謀攻》:“故上兵伐謀,其次伐交,其次伐兵?!?李筌 注:“伐其始謀也?!?杜牧 注:“敵欲謀我,伐其未形之謀?!?梅堯臣 注:“以智勝?!?王晳 注:“以智謀屈人最為上?!薄稘h書·息夫躬傳》:“則是所謂‘上兵伐謀,其次伐交’者也?!?顏師古 注:“言知敵有謀者,則以事而應(yīng)之,沮其所為。” 唐 白居易 《除程執(zhí)恭檢校右仆射制》:“整眾而身作師律,伐謀而心為戰(zhàn)鋒。”
上策
上策 (shàngcè) 良策;可行性強(qiáng)的計(jì)策 the best policy 今不勞兵馬,坐觀成敗,上策也受鉞
古代大將出征,接受天子所授的符節(jié)與斧鉞,稱為“受鉞”。 唐 岑參 《西河太守杜公挽歌》之三:“剖符移北地,受鉞領(lǐng)西門?!?李上交 《近事會元·大將受命》引《唐志》云:“大將出軍征討,皆告廟受鉞?!?清 陳康祺 《燕下鄉(xiāng)脞錄》卷二:“夫受鉞登壇,膺丈人長子之任,喪師失律,何所逃罪。”
中堅(jiān)
中堅(jiān) (zhōngjiān) 古時指軍隊(duì)中最精銳的部分,現(xiàn)指集體中最有力的并起較大作用的成分 hard core;backbone 光武乃與敢死者三千人,沖其中堅(jiān)。——《后漢書·光武帝紀(jì)》 中間力量佚名名句,郊廟朝會歌辭建隆乾德朝會樂章二十八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