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衣本以道義交,不問故人登九五
出自宋代潘中父《題釣臺(tái)》:
焚坑禍作逃軒綺,明哲保身寧饑死。
溺冠嫚罵又一春,織奮鼓刀恬不恥。
子房托疾封留歸,齊魯大臣那可知。
此意寥寥二百載,阿諛往往居帝師。
呂興天幸有光武,下士謙恭冠千古。
布衣本以道義交,不問故人登九五。
朅來過我路幾程,征衫猶作戰(zhàn)血腥。
睡馀伸足稍加腹,安得細(xì)事關(guān)天星。
歸興宜審苞桑戒,勿念潔身增嘆慨。
君持柔道理乾坤,我把絲綸老湍瀨。
注釋參考
布衣
布衣 (bùyī) 麻布衣服(古時(shí)老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) clothes made of cloth 平民百姓 cloth gown worn by scholars not in government 臣本布衣。——諸葛亮《出師表》 有布衣畢昇?!?宋· 沈括《夢(mèng)溪筆談·活板》道義
道義 (dàoyì) 道德和正義 morality and justice 道義上的支持不問
(1).不慰問?!吨芏Y·秋官·大行人》:“出入三積,不問壹勞?!?/p>
(2).不過問;不詢問?!妒酚洝り愗┫嗍兰摇罚骸?漢王 以為然,乃出黃金四萬斤,與 陳平 ,恣所為,不問其出入。” 唐 李商隱 《賈生》詩:“可憐夜半虛前夕,不問蒼生問鬼神?!?宋 曾鞏 《兜率院記》:“至于浮屠人雖費(fèi)如此,皆置不問,反傾府空藏而棄與之?!?夏衍 《不愁沒有工作》:“但是 上海 就是這樣的可以放置不問了嗎?”
(3).不管;無論。 北魏 賈思勰 《齊民要術(shù)·耕田》:“凡耕:高下田,不問春秋,必須燥溼得所為佳?!薄抖鼗妥兾募ぱ嘧淤x變文》:“雀兒出來,不問好惡,拔拳即搓?!?元 關(guān)漢卿 《救風(fēng)塵》第三折:“不問官妓私科子,只等有好的來你客店里,你便來叫我?!?/p>
(4).不依法處分;不追究刑事責(zé)任。 唐 韓愈 《論淮西事宜狀》:“朕即赦 元濟(jì) 不問,迴軍討之?!?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兵部·武弁殺邑令父子》:“乃父子俱死箠楚,寧非衣冠奇禍,何以置 興 不問? 興 尋病,得伏枕死?!?mao{1~1}澤{1*1}東 《為爭取國家財(cái)政經(jīng)濟(jì)狀況的基本好轉(zhuǎn)而斗爭》:“在這個(gè)問題上,必須實(shí)行鎮(zhèn)壓與寬大相結(jié)合的政策,即首惡必辦,脅從者不問,立功者受獎(jiǎng)的政策,不可偏廢?!?/p>
故人
故人 (gùrén) 舊交,老朋友 old friend 足下待故人如此,便告退。——《三國演義》 古稱前妻或前夫 former wife 悵然遙相望,知是故人(指前夫)來。——《玉臺(tái)新詠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 新人從門入,故人(指前妻)從閣去。 已死的人 the departed;the dead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誼,今不想已作故人。——《儒林外史》 對(duì)門生故吏既親切又客氣的謙稱 disciples and old followers 震曰:“故人知君,君不知故人,何也?”——《后漢書·楊震傳》九五
(1).《易》卦爻位名。九,謂陽爻;五,第五爻,指卦象自下而上第五位?!兑住で罚骸熬盼?,飛龍?jiān)谔?,利見大人?!?孔穎達(dá) 疏:“言九五,陽氣盛至於天,故云‘飛龍?jiān)谔臁?。此自然之象,猶若圣人有龍德、飛騰而居天位。”后因以“九五”指帝位?!稌x書·東海王越傳》:“遂裂冠毀冕,幸百六之會(huì);綰璽揚(yáng)纛,窺九五之尊?!薄杜f唐書·突厥傳上》:“ 突厥 所以掃其境內(nèi),直入 渭 濱,應(yīng)是聞我國家初有內(nèi)難,朕又新登九五,將謂不敢拒之。”《三國演義》第六回:“今天授主公,必有登九五之分?!?孫中山 《治粵談》:“窺若輩之用心,無非欲登九五,破共和,復(fù)行專制而已?!?/p>
(2).指帝王。 南朝 梁 沉約 《辯圣論》:“若不登九五之位,則其道不行?!薄端鍟ぴ酵醵眰鳌罚骸扒?化及 偽立 秦王 之子,幽遏比於囚拘,其身自稱霸相,專擅擬於九五?!?元 無名氏 《連環(huán)計(jì)》第三折:“若遲三五日呵,太師登了九五之位,那時(shí)君臣名分就如天地隔絶,再也不能展其僚寀之歡?!?/p>
潘中父名句,題釣臺(tái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