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途適正何勞問,一理觀心本自然
出自宋代岳珂《夜讀莊子呈高紫微》:
蒙園傲吏御風(fēng)仙,聊以卮言后世傳。
小大升潛同此地,智愚工拙豈其天。
眾途適正何勞問,一理觀心本自然。
從此二經(jīng)束高閣,為君終夕讀名篇。
注釋參考
適正
指當(dāng)繼位的嫡子?!俄n非子·亡徵》:“輕其適正,庶子稱衡,太子未定,而主即世者,可亡也?!?/p>
何勞
猶言何須煩勞,用不著?!度龂萘x》第九六回:“ 趙云 慌忙下馬伏地曰:‘?dāng)≤娭畬?,何勞丞相遠(yuǎn)接?’” 清 李漁 《奈何天·鬧封》:“收拾殘經(jīng)別法王,袈裟脫去換霓裳。初來不為求超脫,臨去何勞懺罪殃。”
承受煩勞。《敦煌變文集·長興四年中興殿應(yīng)圣節(jié)講經(jīng)文》:“可憎猧子色茸茸,抬舉何勞餧飼濃?!?蔣禮鴻 通釋:“何勞,同‘荷勞’,承荷煩勞的意思?!?/p>
一理
(1).同一準(zhǔn)則。《呂氏春秋·審分》:“夫治身與治國,一理之術(shù)也?!?高誘 注:“身治則國治,故曰一理之術(shù)也。”《文選·陸機<五等諸侯論>》:“然則八代之制,幾可以一理貫?!?劉良 注:“一理謂合典則也?!薄抖踢z書》卷十八:“天下物皆可以理照,有物必有則,一物須有一理?!?明 胡居仁 《居業(yè)錄·心性》:“天地人物,分雖不同,同此一理?!?/p>
(2).一個道理。 南朝 梁 劉孝標(biāo) 《辨命論》:“非可以一理徵,非可以一途驗。” 宋 真德秀 《問格物致知》:“萬物各具一理,萬理同出一原?!薄缎瓦z事》前集:“看破治亂兩途,不出陰陽一理?!?/p>
(3).同一地理區(qū)域。 漢 趙曄 《吳越春秋·夫差內(nèi)傳》:“且 吳 與 越 同音共律,上合星宿,下共一理,而 吳 侵伐,大過五也。”
(4).溫習(xí)一次。 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(xùn)·勉學(xué)》:“吾七歲時,誦《靈光殿賦》,至於今日,十年一理,猶不遺忘?!?/p>
觀心
觀察心性。佛教以心為萬法的主體,無一事在心外,故觀心即能究明一切事(現(xiàn)象)理(本體)?!妒欢T指要鈔》上:“蓋一切教行,皆以觀心為要?!?唐 施肩吾 《題景上人山門》詩:“水有青蓮沙有金,老僧於此獨觀心?!?宋 蘇轍 《諸子將筑室以畫圖相示》詩之三:“久爾觀心終未悟,偶然見道了無疑。” 清 龔自珍 《重輯六妙門序》:“五曰還,此門還是裂小網(wǎng),開佛知見曰裂大網(wǎng),還者非他,《覺意三昧》之觀,觀心是也?!?/p>
本自
本來就,一向是?!稑犯娂るs曲歌辭十三·焦仲卿妻》:“昔作女兒時,生小出野里。本自無教訓(xùn),兼愧貴家子。”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文學(xué)》:“ 王 本自有一往雋氣,殊自輕之?!?唐 高適 《燕歌行》:“男兒本自重橫行,天子非常賜顏色。” 唐 孟郊 《嬋娟篇》:“夜半 姮娥 朝太一,人間本自無靈匹?!?/p>
岳珂名句,夜讀莊子呈高紫微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