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賢者安存,失賢者危亡
出自兩漢 戴圣《大戴禮記·保傅第四十八》:
摘自《大戴禮記·保傅第四十八》
解釋:得到賢能之士治國理政,則國家就安定存在,失去賢能之士的輔政,則國家就有危亡之虞。
原文摘要:
止,又以尸諫,可謂忠不衰矣。紂殺王子比干,而箕子被發(fā)陽狂,靈公殺泄冶,而鄧元去陳以族從,自是之后,殷并於周,陳亡於楚,以其殺比干與泄冶,而失箕子與鄧元也。燕昭王得郭隗,而鄒衍樂毅,以齊至,於是舉兵而攻齊,棲閔王於莒。燕支地計眾,不與齊均也,然如所以能申意至於此者,由得士也。故無常安之國,無宜治之民,得賢者安存,失賢者危亡,自古及今,未有不然者也。明鏡者,所以察形也;往古者,所以知今也。今知惡古之危亡,不務(wù)襲跡於其所以安存,則未有異於卻走而求及於前人也。太公知之,故興微子之后,而封比干之墓,夫圣人之於當(dāng)世存者乎,其不失可知也。
注釋參考
安存
(1).安定生存。《韓非子·孤憤》:“與死人同病者,不可生也;與亡國同事者,不可存也。今襲跡於 齊 晉 ,欲國安存,不可得也?!?漢 焦贛 《易林·乾之豫》:“ 禹 鑿 龍門 ,通利水源。東注滄海,民得安存。”《漢書·董仲舒?zhèn)鳌罚骸胺蛉司挥泊娑鴲何M?,然而政亂國危者甚眾,所任者非其人,而所繇者非其道,是以政日以仆滅也?!薄度龂尽侵尽とA覈傳》:“自是之后,彊臣專政,上詭天時,下違眾議,亡安存之本,邀一時之利,數(shù)興軍旅,傾竭府藏,兵勞民困,無時獲安?!?/p>
(2).安撫存恤?!抖鼗妥兾募ぷ郊静紓魑摹罚骸?季布 得知心里怕,甜言美語卻安存?!?宋 蘇轍 《乞分別邪正札子》:“蓋小人不可使在朝廷,自古而然矣;但當(dāng)置之於外,每加安存,使無失其所。”
(3).猶安歇。 元 無名氏 《馮玉蘭》第一折:“我須是有量忖,又沒箇村莊道店好安存,只我這知書達禮當(dāng)恭謹(jǐn),怎肯著出乖露丑遭談?wù)?。?/p>
危亡
危亡 (wēiwáng) 接近于滅亡的十分危急的局勢 in peril;be at stake 民族危亡戴圣名句,大戴禮記·保傅第四十八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