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陳造《送赴省七子》:
憶昔涂抹鬢未秋,著書初不緣窮愁。
交契往往第一流,愛且助之恩意周。
翳桑盤飯?bào)@浪舟,如輠轂需膏油。
疾需妙劑寒需裘,李郝硯席初綢繆。
陳趙進(jìn)修警墮偷,出語鑿鑿珊瑚鉤。
三臧筆底風(fēng)雨遒,丁年出我便一頭。
儒林丈人拔其尤,賢書政用譚笑收。
七子寂寂從我游,窮人累人君信不。
迄今里闬聞沈浮,玉音下天正旁搜。
南宮之行勿夷猶,巨魚縱壑鷹辭韝。
雁塔岐路鄰昆丘,捷音聯(lián)翩走吾州。
壯志此去不啻酬,士抱奧學(xué)追前修。
噤不施世吾儕羞,肯臥少室甘沈幽。
肯闖侯門提蒯緱,賢科夷涂古共由。
論才君等誰與儔,可學(xué)老子拙自謀。
所向數(shù)奇老不侯,一樽上盡猶未休。
索句軋軋繭緒抽,不作兒女聲悲啾。
倚須接武拱帝旒,付我一竿釣滄洲。
注釋參考
硯席
(1).硯臺(tái)與坐席。借指學(xué)習(xí)。《北史·魏陳留王虔傳》:“﹝ 元暉 ﹞好涉獵書記,少得美名於京下。 周文 禮之,命與諸子游處,每同硯席,情契甚厚?!?唐 黃滔 《祭陳侍御文》:“ 滔 江鄉(xiāng)則中外親姻,帝里則參差硯席?!?清 紀(jì)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槐西雜志三》:“甲與乙鄰居世好,幼同嬉戲,長同硯席,相契如兄弟。”
(2).借指讀書寫作或執(zhí)教之處。 唐 劉得仁 《答韋先輩春雨后見寄》詩:“軒窗透初日,硯席絶纖塵?!?宋 柳永 《郭郎兒近拍》詞:“硯席塵生,新詩小闋,等閒都盡廢?!?清 鈕琇 《觚賸·憤僧投池》:“ 孫偀 字 商聲 ……有‘一生不得文章力,百里曾無臭味人’之句。每就硯席,輒怒其舘主,不合而去。”
綢繆
綢繆 (chóumóu) 緊密纏縛 bind tightly 綢繆束薪?!对姟ぬ骑L(fēng)·綢繆》 chan{1|1}綿;情意深厚 be sentimentally attached 發(fā)函伸紙,是何文采之巨麗,而慰喻之綢繆乎!——吳質(zhì)《答東阿王書》 綢繆之旨,有同骨肉。——盧湛《贈(zèng)劉琨一首并書》陳造名句,送赴省七子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過泗上喜見張嘉父二首——— 蘇軾〔宋代〕
- 用之相訪忽憶漢孫不得一脈以死用前韻——— 李石〔宋代〕
- 蒙恩賜酒奉旨令醉進(jìn)詩以謝——— 徐鉉〔唐代〕
- 【中呂】朱履曲_歸興堂上先——— 張可久〔元代〕
- 晨起——— 陸游〔宋代〕
- 和富陽陳大夫禱雨有感韻——— 曾豐〔宋代〕
- 少年行——— 王維〔唐代〕
- 題畫二首——— 張耒〔宋代〕
- 贈(zèng)美人四首——— 方干〔唐代〕
- 臨江仙——— 米友仁〔宋代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