馳景泛頹波,遙風(fēng)遞寒筱
出自唐代柳宗元《與崔策登西山(策字子符,集有送崔九序)》:
鶴鳴楚山靜,露白秋江曉。
連袂度危橋,縈回出林杪。
西岑極遠(yuǎn)目,毫末皆可了。
重疊九疑高,微茫洞庭小。
迥窮兩儀際,高出萬象表。
馳景泛頹波,遙風(fēng)遞寒筱。
謫居安所習(xí),稍厭從紛擾。
生同胥靡遺,壽比彭鏗夭。
蹇連困顛踣,愚蒙怯幽眇。
非令親愛疏,誰使心神悄。
偶茲遁山水,得以觀魚鳥。
吾子幸淹留,緩我愁腸繞。
注釋參考
馳景
(1).謂日光飛馳?!稑犯?shī)集·舞曲歌辭四·晉白紵舞歌二》:“ 羲和 馳景逝不停,春露未晞嚴(yán)霜寒?!?明 鄭若庸 《玉玦記·觀潮》:“秋滿碧梧枝上,飛葉已堪惆悵,織烏馳景,催華壯選,何妨懽賞?!?/p>
(2).指日光。 唐 柳宗元 《與崔策登西山》詩(shī):“馳景泛頽波,遙風(fēng)遞寒篠?!?/p>
頹波
(1).向下流的水勢(shì)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沔水》:“泉涌山頂,望之交橫,似若瀑布,頽波激石,散若雨灑,勢(shì)同厭源風(fēng)雨之池。” 明 徐階 《送司封仲芎楊子赴留都》詩(shī):“頽波無停留,靈耀亦西馳。” 清 王士禛 《分甘馀話》卷下:“余不識(shí) 許中丞 ,即此一事,真頽波中砥柱也。”
(2).比喻衰頹的世風(fēng)或事物衰落的趨勢(shì)。 唐 李白 《上留田》詩(shī):“高風(fēng)緬邈,頽波激清?!?宋 陳亮 《<高士傳>序》:“惟其屹然立於頽波靡俗之中,可以為高矣。” 高旭 《自題<未濟(jì)廬詩(shī)集>》詩(shī):“豈真詞筆挽頽波?俠骨行看漸折磨?!?/p>
柳宗元名句,與崔策登西山(策字子符,集有送崔九序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