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印肅《行者妙曉求頌》:
頭頭相應(yīng)人希會,物物皆真體不殊。
但辦肯心終不賺,情忘想盡入無余。
自是出家無眼目,只言苦行落空虛。
甘贄在俗猶通理,妙曉無求自得珠。
注釋參考
通理
(1).通曉事理?!兑住だぁ罚骸熬狱S中通理。” 三國 魏 曹操 《議復(fù)肉刑令》:“安得通理君子達於古今者,使平斯事乎?”《平妖傳》第五回:“你兒子忒不通理,做出恁般手腳?!?/p>
(2).共通的道理?!度龂尽な裰尽で劐祩鳌罚骸坝终摶实弁醢曰魁堉h,甚是通理?!薄赌鲜贰ば炝w之傳》:“臣以為法律之外,尚弘通理,母之即刑,由子明法?!?宋 曾鞏 《正長各舉屬官誥》:“蓋上下之體相承,如此以周天下之務(wù),此古今之通理也。”
(3).猶統(tǒng)理。 漢 荀悅 《漢紀·成帝紀四》:“臣聞天生蒸民,不能自治而立王者通理之?!?宋 王禹偁 《與馮伉書》:“今有 商於 之命,而親友間往往相唁,誠以閤下通理是郡也?!?/p>
(4).連通的紋理。 唐 白居易 《云居寺孤桐》詩:“直從萌芽拔,高自毫末始。四面無附枝,中心有通理?!?/p>
自得
自得 (zìdé) 自覺得意、開心 contented;self-satisfied;be pleased with oneself 意氣揚揚,甚為自得 悠然自得。——明· 袁宏道《滿井游記》釋印肅名句,行者妙曉求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典派智能手機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