燈前掩袂空三嘆,盍與傳諸琬琰看
出自宋代李曾伯《和總幕劉景文題杜立齋遺翰詩韻》:
一老風流兩社間,至今膏馥尚留殘。
典刑已矣墨猶潤,生死以之盟未寒。
淮海屬心知士苦,山林投分只儒酸。
燈前掩袂空三嘆,盍與傳諸琬琰看。
注釋參考
掩袂
(1).用衣袖遮面。《藝文類聚》卷二九引 南朝 梁 劉孝綽 《侍離宴》詩:“掩袂望征云,銜杯惜餘景?!?清 昭槤 《嘯亭續(xù)錄·稗事數(shù)則》:“一日,有閣中胥吏請假,公問何事,曰:‘適聞父訃信。’公習以為常,亦云:‘好,好。’舍人等皆掩袂笑?!?/p>
(2).以衣袖拭淚。 宋 蘇軾 《祭歐陽伯和父文》:“投筆掩袂,斯文日化,躡風系景,安所止戾?!?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妓女·杜韋》:“ 韋 應(yīng)曰:‘君怯甚,不可多語傷神,我上天入地必隨君?!?范 亦為哽咽。此時已心知二人必無獨死理矣。 伯起 每為余談此,淚尚承睫,余亦為之掩袂?!?清 吳偉業(yè) 《思陵長公主挽詩》:“國母摩笄刺,宮娥掩袂傷。他年標信史,同日見 高皇 ?!?/p>
三嘆
亦作“ 三嘆 ”。多次感嘆,形容慨嘆之深?!蹲髠鳌ふ压四辍罚骸拔嶙又檬持g三嘆,何也?” 唐 杜甫 《惜別行送劉判官》詩:“九州兵革浩茫茫,三嘆聚散臨重陽。” 太平天囯 洪仁玕 《自述》:“予每讀其史傳及《正氣歌》,未嘗不三嘆流涕也,今予亦祇法 文丞相 已?!?/p>
謂三人隨著歌唱者發(fā)出贊嘆之聲,予以應(yīng)和?!段倪x·陸機<文賦>》:“雖一唱而三嘆,固既雅而不艷?!?李善 注:“唱,發(fā)歌句者;三嘆,三人從而嘆之。”
琬琰
(1).琬圭、琰圭?!稌ゎ櫭罚骸昂腓怠㈢谖餍?。” 孔 傳:“大璧琬琰之圭為二重。” 蔡沉 集傳:“琬琰,圭名。”
(2).為碑石之美稱。 唐玄宗 《孝經(jīng)序》:“寫之琬琰,庶有補於將來。” 宋 蘇軾 《賀林待制啟》:“箸書已成,特未寫之琬琰;立功何晚,會當收之桑榆?!?明 張居正 《擬唐回鶻率眾內(nèi)附賀表》:“寫諸琬琰,播 狼胥 瀚海 之聲;炳若丹青,掩 麟閣 云臺 之美?!?/p>
(3).泛指美玉?!冻o·遠游》:“吸飛泉之微液兮,懷琬琰之華英?!?洪興祖 補注:“琬音宛,琰音剡,皆玉名?!薄痘茨献印ふf山訓(xùn)》:“琬琰之玉,在洿泥之中,雖廉者弗釋?!?南朝 梁 劉峻 《辨命論》:“火炎 崐 岳,礫石與琬琰俱焚;嚴霜夜零,蕭艾與芝蘭共盡?!?唐 韓愈 《送窮文》:“攜持琬琰,易一羊皮,飫於肥甘,慕彼糠糜。” 明 楊珽 《龍膏記·觖望》:“花明寶鈿,光浮琬琰,是 廣寒 仙媛,合配風流時彥。”
(4).比喻品德或文詞之美。 漢 東方朔 《七諫·自悲》:“厭白玉以為面兮,懷琬琰以為心。”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任命》:“崇琬琰於懷抱之內(nèi),吐琳瑯於毛墨之端。”《南史·劉遵傳》:“文史該富,琬琰為心;辭章博贍,玄黃成采?!?元 鄧文原 《奉題延祐宸翰詩》:“官聯(lián)天府璇璣象,帝闡河圖琬琰文?!?清 梁紹壬 《兩般秋雨盦隨筆·史閣部書》:“今倥傯之際,忽捧琬琰之章?!?/p>
(5).玉液。 晉 王嘉 《拾遺記·周穆王》:“﹝ 西王母 ﹞共玉帳之高會,薦清澄琬琰之膏以為酒。” 元 張之翰 《一字硯賦》:“以藉古錦,以盛蟾蜍,以滴琬琰?!?/p>
李曾伯名句,和總幕劉景文題杜立齋遺翰詩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基地防御僵尸生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