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來拜爭(zhēng)魯,舟過歌鳳臺(tái)
出自宋代王奕《和元遺山太山古句》:
我來拜爭(zhēng)魯,舟過歌鳳臺(tái)。
登嶧仰東蒙,自謂高矣哉。
及登東山頂,天級(jí)真難階。
河瀆走罅漏,嵪陵塌埏垓。
己大物自小,夙學(xué)得所諧。
圣賢分地步,高下隨其材。
于道既有覺,沿崖剔碑苔。
七十二君者,謬迷良可哀。
王侯哄蟻穴,休王滋無涯。
三千六百朞,治忽知幾回。
悠哉身后史,聊爾生前杯。
大塊囿軀殼,客氣行風(fēng)雷。
神功一收斂,非去亦非來。
試出亭毒表,岱峰赤微埃。
安得鐵柄箒,埽盡兀實(shí)堆。
上下一無極,釋然暢虛懷。
平明下山去,天門掛芒鞋。
金童玉女夾道迎,鸞鈴鳳翟紅云開。
道逢明復(fù)與守道,拊肩攜手歌崔嵬。
謂予如欲看白日,請(qǐng)騎黃鵠同上無色空界外。
蒼梧帝子正與彼,倏忽混沌高臥真蓬萊。
注釋參考
鳳臺(tái)
(1).古臺(tái)名。 漢 劉向 《列仙傳·蕭史》:“ 蕭史 者, 秦穆公 時(shí)人也。善吹簫,能致孔雀白鶴於庭。 穆公 有女,字 弄玉 ,好之。公遂以女妻焉……公為作 鳳臺(tái) ,夫婦止其上?!?南朝 宋 鮑照 《升天行》:“ 鳳臺(tái) 無還駕,簫管有遺聲?!?唐 黃滔 《催妝》詩(shī):“吹簫不是神仙曲,爭(zhēng)引 秦 娥下 鳳臺(tái) 。” 元 楊維楨 《小游仙》詩(shī)之十二:“ 嬴 家樓頭縹緲女,底用 蕭郎 筑 鳳臺(tái) ?!?/p>
(2).泛指華美的樓臺(tái)。 南朝 陳 張正見 《門有車馬客行》:“舞袖飄金谷,歌聲遶鳳臺(tái)。” 清 邵粹夫 《京華雜感》詩(shī):“中宵獨(dú)坐看銀漢,王氣蔥蔥起鳳臺(tái)。”
王奕名句,和元遺山太山古句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6吞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