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楊萬里《余于沂流至安仁》:
半篙新漲滿帆風(fēng),兩岸千山一抹中。
慚愧棹郎能袖手,若非袖手更無功。
注釋參考
慚愧
慚愧 (cánkuì) 因有缺點(diǎn)或錯誤而感到不安;羞愧 be shamed 幸運(yùn),僥幸 lucky 那王俊得知這個消息,叫聲慚愧,幸而預(yù)先走脫了?!妒幙苤尽?h3>棹郎亦作“櫂郎”。1.船夫。 唐 白居易 《重修香山寺》詩:“靜聞樵子語,遠(yuǎn)聽棹郎謳?!?宋 楊萬里 《峽山寺竹枝詞》:“峽里撐船更不行,櫂郎相語改行程?!?/p>
(2).《漢書·佞幸傳·鄧通》:“ 鄧通 , 蜀郡 南安 人也。以濯舩為黃頭郎。 文帝 嘗夢欲上天,不能,有一黃頭郎推上天,顧見其衣尻帶后穿。覺而之 漸臺 ,以夢中陰目求推者郎,見 鄧通 ,其衣后穿,夢中所見也。召問其名姓,姓 鄧 ,名 通 。鄧猶登也, 文帝 甚説,尊幸之,日日異?!卞?櫂 ”。后因以“櫂郎”指 鄧通 。并借喻佞幸小人。 宋 王應(yīng)麟 《困學(xué)紀(jì)聞·評詩》:“ 馬子才 《詠文帝》云:‘可憐一覺登天夢,不夢 商 巖 夢櫂郎?!?/p>
袖手
(1).藏手于袖。表示閑逸的神態(tài)。 唐 韓愈 《石鼎聯(lián)句》序:“道士啞然笑曰:‘子詩如是而已乎?’即袖手聳肩,倚北墻坐?!?元 無名氏 《村樂堂》第一折:“沒揣的兩鬢秋,爭如我便修身閑袖手。” 清 曹寅 《賀新郎·又昭序皇和詞甚美五迭前韻》詞:“此目楓亭閑袖手,瞥一雙游刃騰空怕。擣虀具,且高掛。”
(2).藏手于袖。謂不能或不欲參與其事?!稌x書·庾敳傳》:“參 東海王 越 太傅軍事,轉(zhuǎn)軍諮祭酒。時 越 府多雋異, 敳 在其中,常自袖手。” 宋 陸游 《書憤》詩之二:“關(guān)河自古無窮事,誰料如今袖手看。” 明 李介 《天香閣隨筆》卷一:“予謝曰:‘吾幸獲同舟,公等努力,而予袖手,獨(dú)不愧于心乎?’” 張?zhí)煲?《新生》:“他們不甘心袖手看著自己家鄉(xiāng)受糟踏?!?/p>
若非
若非 (ruòfēi) 要不是;如果不是 if not;were it not for無功
無功 (wúgōng) 沒有功勞 idle楊萬里名句,余于沂流至安仁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