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獨(dú)年催身亦變,校書郎變作尚書
出自唐代白居易《和微之任校書郎日過三鄉(xiāng)》:
三鄉(xiāng)過日君年幾?今日君年五十余。
不獨(dú)年催身亦變,校書郎變作尚書。
注釋參考
不獨(dú)
不獨(dú) (bùdú) 連詞。不但 not only 女人們卻不獨(dú)寬恕了她似的,臉上立刻改換了鄙薄的神氣?!斞浮蹲8!?h3>校書郎東漢 時,征召學(xué)士至 蘭臺 或 東觀 宮中藏書處??钡浼?,其職為郎中者,稱校書郞中(亦省稱校書郎);其職為郎者,則稱校書郎。 三國 魏 始置校書郎官職,司??睂m中所藏典籍諸事。 唐 以后歷代因之。 明 以后不置?!逗鬂h書·梁慬傳》:“校書郎 馬融 上書訟 慬 與護(hù)羌校尉 龐參 ?!?王先謙 集解“蓋中郎、侍郎、郎中,通謂之三署郎,校書郎中本可省稱校書郎,猶尚書僕射之省稱尚書耳?!薄逗鬂h書·楊終傳》:“ 顯宗 時,徵詣 蘭臺 ,拜校書郎?!薄段簳ぢ蓺v志上》:“中堅將軍、屯騎校尉 張洪 ,故太史令 張明豫 息盪寇將軍 龍祥 ,校書郎 李業(yè)興 等三家并上新歷,各求申用?!?唐 元稹 《贈三呂校書》詩:“同年同拜校書郎,觸處潛行爛熳狂?!薄缎瓦z事》后集:“遣校書郎 衛(wèi)膚敏 為賀生辰使。”參閱《通典·職官八》。
變作
(1).突然發(fā)生變化?!稇?zhàn)國策·楚策四》:“ 襄王 聞之,顏色變作,身體戰(zhàn)慄。”
(2).變亂發(fā)生。 清 王韜 《甕牖馀談·賊中悍酋記》:“ 道光 二十年六月, 金田 變作?!?/p>
(3).變成,改變?yōu)??!秲号⑿蹅鳌返谑寤兀骸?鄧九公 道:‘那時我一把無名孽火從腳跟下直透頂門,只是礙著眾親友不好動粗,我便變作一番啞然大笑?!?/p>
尚書
尚書 (Shàngshū) 中國上古歷史文件的匯編。“尚”即“上”,《尚書》意即上古之書。相傳由孔丘編選而成,傳本有些篇是后人追述補(bǔ)充進(jìn)去的,如《堯典》、《皋陶謨》、《禹貢》等。西漢初存二十八篇,用當(dāng)時通行文字書寫,即《今文尚書》。另有相傳漢武帝時在孔丘住屋壁中發(fā)現(xiàn)的《古文尚書》,已佚。東晉梅賾(一作梅頤、枚頤)又偽造《古文尚書》。后來《十三經(jīng)》中的通行本,即《今文尚書》與梅氏偽書的合編,宋人開始懷疑梅氏偽書,至清漸成定論。今文各篇內(nèi)容包含商周等代的一些重要史料,如《盤庚》反映商代奴隸社會的情況、《禹貢》記述戰(zhàn)國時黃河、長江兩流域的地理等 Shang Shu 尚書 (shàngshū) 中國古代官名。執(zhí)掌文書奏章。作為官名,始置于戰(zhàn)國時,或稱“掌書”。秦為少府屬官,漢武帝提高皇權(quán),因尚書在皇帝左右辦事,地位逐漸重要。后各朝均有設(shè)置,清代相沿不改 a high official in ancient China 侍中、尚書、長史、參軍,此悉貞良死節(jié)之臣,愿陛下親之信之?!龂瘛?諸葛亮《出師表》 上書乞骸骨,征拜尚書?!逗鬂h書·張衡傳》 明清兩代是政府各部的最高長官 minister (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) 兵部尚書白居易名句,和微之任校書郎日過三鄉(xiāng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