泝流更著打頭風(fēng),如撐鐵船上牛斗
出自宋代楊萬(wàn)里《檄風(fēng)伯》:
峭壁呀呀虎擘口,惡灘洶洶雷出吼。
泝流更著打頭風(fēng),如撐鐵船上牛斗。
風(fēng)伯勸爾一杯酒,何須惡劇驚詩(shī)叟。
端能為我霽威否?岸柳掉頭荻搖手。
注釋參考
泝流
亦作“溯流”。1.逆著水流方向。《后漢書·列女傳·姜詩(shī)妻》:“母好飲江水,水去舍六七里,妻常泝流而汲?!薄短綇V記》卷三二八引 唐 薛用弱 《集異記·陳導(dǎo)》:“ 唐 陳導(dǎo) 者, 豫章 人也,以商賈為業(yè)。 龍朔 中,乃泛舟之 楚 ,夜泊江浦。見(jiàn)一舟泝流而來(lái),亦宿于此。” 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河漕·宣大二鎮(zhèn)漕河》:“又自 懷來(lái) 運(yùn)米三十石,溯流而上?!?清 黃輔辰 《戴經(jīng)堂日鈔·咸豐三年七月初十日》:“前聞逆船千餘,自 南京 泝流西上。” 峻青 《秋色賦·獅峰月夜》:“我沿著小溪,溯流而上,向著山谷的深處走去?!?/p>
(2).順著水勢(shì)。《警世通言·拗相公飲恨半山堂》:“ 荊公 不用官船,微服而行,駕一小艇,由 黃河 泝流而下?!?/p>
打頭風(fēng)
逆風(fēng)。 唐 白居易 《小舫》詩(shī):“黃柳影籠隨棹月,白蘋香起打頭風(fēng)。” 明 高明 《琵琶記·代嘗湯藥》:“屋漏更遭連夜雨,船遲又被打頭風(fēng)。” 碧野 《沒(méi)有花的春天》第六章:“一出門就遇打頭風(fēng),倒了運(yùn)。”
鐵船
亦作“銕船”。1.船殼用鋼板制成的大船。 清 曹寅 《巫峽石歌》:“銕船一觸百雜碎,撇捩脫手隨飄風(fēng)。”
(2).指 廬山 鐵船峰 。
牛斗
指牛宿和斗宿。傳說(shuō) 吳 滅 晉 興之際,牛斗間常有紫氣。 雷煥 告訴尚書 張華 ,說(shuō)是寶劍之氣上沖于天,在 豫東 豐城 。 張華 派 雷 為 豐城 令,得兩劍,一名龍泉,一名太阿,兩人各持其一。 張華 被誅后,失所持劍。后 雷煥 子持劍過(guò) 延平津 ,劍入水,但見(jiàn)兩龍各長(zhǎng)數(shù)丈,光采照人。見(jiàn)《晉書·張華傳》。后常用以為典。 北周 庾信 《思舊銘》:“劍沒(méi) 豐城 ,氣存牛斗?!?唐 杜甫 《所思》詩(shī):“徒勞望牛斗,無(wú)計(jì)斸龍泉。” 元 薩都剌 《過(guò)延平津》詩(shī):“神光射霄漢,牛斗為不明?!?何其芳 《憶昔》詩(shī):“光芒萬(wàn)丈射牛斗,要把人間重鑄成?!?/p>
牛鬭:1.謂牛相斗。 北周 庾信 《周譙國(guó)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》:“月峽猿啼,江神牛鬭?!?元 張雨 《春耕》詩(shī):“壺漿稚子看牛鬭,卻過(guò)田頭午餉時(shí)?!?/p>
(2).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(shuō)新語(yǔ)·紕漏》:“ 殷仲堪 父病虛悸,聞牀下蟻動(dòng),謂是牛鬭?!?劉孝標(biāo) 注引 檀道鸞 《續(xù)晉陽(yáng)秋》:“ 仲堪 父曾有失心病。”后用“牛鬭”指病虛、心神恍惚。 五代 李瀚 《蒙求》詩(shī):“ 廣 客蛇影, 殷 師牛鬭?!?/p>
楊萬(wàn)里名句,檄風(fēng)伯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