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朝吳文英《思佳客》
迷蝶無蹤曉夢沈。寒香深閉小庭心。欲知湖上春多少,但看樓前柳淺深。愁自遣,酒孤斟。一簾芳景燕同吟。杏花宜帶斜陽看,幾陣東風(fēng)晚又陰。
注釋參考
迷蝶
迷蝶 (mí dié)戰(zhàn)國時(shí)莊子曾夢自己化為蝴蝶,醒後自疑,不知究竟是蝶化自己或自己化蝶。用來比喻對事情猜疑難定的心情。
明.陳與郊.文姬入塞曲:「(唱)?早難道邯鄲喚醒還迷蝶?(旦)?一發(fā)不是。則這小王子放心不下,以此痛心!」無蹤
見“ 無蹤 ”。
亦作“ 無蹤 ”。沒有蹤跡或蹤影。 唐 張喬 《送僧雅覺歸東海》詩:“鳥行來有路,帆影去無蹤。” 宋 惠洪 《效李白湘中體》詩:“雁字初成春有信,煙鬟空好雨無蹤。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四:“﹝ 張寅 ﹞被惡宦謀財(cái)害命……尸首無蹤,滔天大變,萬古奇冤?!?/p>
曉夢
拂曉時(shí)的夢。多短而迷離,故常以喻人生短促,世事紛雜。 唐 李商隱 《詠史》:“三百年間同曉夢, 鐘山 何處有龍盤?” 宋 蘇軾 《武昌西山》詩:“ 江 邊曉夢忽驚斷,銅環(huán)玉鎖鳴春雷?!?瞿秋白 《餓鄉(xiāng)紀(jì)程》三:“ 中國 的社會(huì)生活,好像朦朧曉夢,模糊得很。”
吳文英名句,思佳客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