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師化去知何在,玉印相傳世共珍
出自宋代蘇軾《過安樂山聞山上木葉有文如道士篆符云此山乃》:
天師化去知何在,玉印相傳世共珍。
故國(guó)子孫今尚死,滿山秋葉豈能神。
真人已不死,外慕墮空虛。
猶余好名意,滿樹寫天書。
注釋參考
天師
天師 (Tiānshī) 道教創(chuàng)始人張道陵的傳衣缽的人,被選為道教的首領(lǐng) Taoist master化去
(1).謂飛昇成仙。語(yǔ)本《楚辭·遠(yuǎn)游》:“與化去而不見兮,名聲著而日延?!?王夫之 通釋:“與化去者,蛻形而往,所謂尸解也?!薄妒酚洝ば⑽浔炯o(jì)》:“居久之, 李少君 病死。天子以為化去不死也,而使 黃錘 史寬舒 受其方?!?/p>
(2).指死亡。 晉 陶潛 《讀山海經(jīng)》詩(shī)之十:“同物既無(wú)慮,化去不復(fù)悔。” 宋 蘇軾 《戲子由并次慎長(zhǎng)老韻五首序》:“ 慎 欣然亦作一絶,送客出門,歸入室,趺坐化去。”《警世通言·宋小官團(tuán)圓破氈笠》:“ 宋敦 又復(fù)身到蘆蓆邊,看那老僧,果然化去,不覺雙眼垂淚。” 清 陳孟楷 《湘煙小錄·香畹樓憶語(yǔ)》:“今聞 彩云 化去,不覺清淚彌襟?!?/p>
(3).變化逝去。 宋 司馬光 《謝胡學(xué)文惠水牛圖二卷》詩(shī):“神物恐化去,立召風(fēng)雨怪?!?明 陳繼儒 《珍珠船》卷一:“此神物也,終當(dāng)化去,不若還我?!?清 陸長(zhǎng)春 《香飲樓賓談》卷二:“檢其簏,得公所書‘虎’字,凡三紙。因移至別室,視之,已化去矣?!?/p>
何在
何在 (hézài) 在哪里 where 公理何在?玉印
(1).玉制之印?!稘h書·郊祀志上》:“天子又刻玉印曰‘天道將軍’?!薄度龂?guó)志·魏志·武帝紀(jì)》:“ 紹 ( 袁紹 )又嘗得一玉印,於 太祖 坐中舉向其肘, 太祖 由是笑而惡焉?!?清 鄭燮 《骨董》詩(shī):“缺角古玉印,銅章盤龜螭?!?/p>
(2).指道教鎮(zhèn)妖驅(qū)邪的印?!对贰め尷蟼鳌堊谘荨罚骸?世祖 嘗命取其祖 天師 所傳玉印、寳劍觀之?!薄豆沤裥≌f(shuō)·張道陵七試趙昇》:“真人受命回山,將《盟威》、《都功》等諸品祕(mì)籙,及斬邪二劍,玉冊(cè),玉印等物,封置一函?!?/p>
傳世
傳世 (chuánshì) be handed down from ancient times 流傳到后世 子孫世代相繼蘇軾名句,過安樂山聞山上木葉有文如道士篆符云此山乃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5寶貴記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