曉啼處,穩(wěn)擊金狨,雙燈籠月
出自宋代張矩《應(yīng)天長(柳浪聞鶯)》:
翠迷倦舞,紅駐老妝,流鶯怕與春別。
過了禁煙寒食,東風(fēng)顫環(huán)鐵。
游人恨,柔帶結(jié)。
更喚醒、羽喉宮舌。
畫橋遠,不認綿蠻,晚棹空歇。
爭似涌金樓,燕燕歸來,鉤轉(zhuǎn)暮簾揭。
對語畫梁消息,香泥砌花屑。
昆明事,休更說。
費夢繞、建章宮闕。
曉啼處,穩(wěn)擊金狨,雙燈籠月。
注釋參考
金狨
(1).狨皮制成的鞍墊。狨毛長而金黃,故稱。 宋 黃庭堅 《次韻宋楙宗三月十四日到西池都人盛觀翰林公出遨》:“金狨繫馬曉鶯邊,不比春江上水舩?!?任淵 注:“金狨謂狨毛金色,國朝禁從皆跨狨鞍?!?/p>
(2).借指馬匹。 宋 劉之翰 《水調(diào)歌頭·獻田都統(tǒng)》詞:“神仙宅,留玉節(jié),駐金狨?!?/p>
燈籠
燈籠 (dēnglóng) 照明用具,有透明的罩防風(fēng),通常有支架或提手 lantern張矩名句,應(yīng)天長(柳浪聞鶯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