幾遇長安使,頻蒙禮翰投
出自宋代趙蕃《寄王謙仲周子充丈》:
吳蜀三分地,沅湘合水流。
魚鰕今島嶼,蘭茝舊汀洲。
逾月雨連晝,莫春風送秋。
濕桑蠶餓死,壞種谷漂浮。
弊屋無乾處,呈嗟幾日休。
事多徵放逐,文欲號窮愁。
懼禍初求免,茲行重失謀。
官曹待符檄,食事指衣裘。
淹速空占服,行藏漫倚樓。
生涯縱草草,行路勝悠悠。
弟妹懷天末,夢魂棲浪頭。
何當?shù)蒙⑻?,從此具歸舟。
特達非無仗,迍邅自過憂。
禁庭敦宿契,樞府記鄉(xiāng)州。
幾遇長安使,頻蒙禮翰投。
雖狐懸釜煮,且益破囊收。
憂禹思由溺,阿衡任內溝。
豈伊儕子弟,而俾墮拘囚。
霄漢瞻歸雁,波濤羨沒鷗。
懷哉上南斗,去矣事西疇。
注釋參考
長安
[Chang'an] 長安地名始于秦朝,西漢、隋、唐等朝的都城,在今陜西西安一帶
詳細解釋(1).古都城名。 漢高祖 七年(公元前200年)定都于此。此后 東漢 獻帝 初、 西晉 愍帝 、 前趙 、 前秦 、 后秦 、 西魏 、 北周 、 隋 、 唐 皆于此定都。 西漢 末綠林、赤眉, 唐 末 黃巢 領導的農民起義軍也曾建都于此。故城有二: 漢 城筑于 惠帝 時,在今 西安市 西北。 隋 城筑于 文帝 時,號 大興城 ,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東、南、西一帶。 唐 末就舊城北部改筑新城,即今 西安城 。
(2). 唐 以后詩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稱。 唐 李白 《金陵》詩之一:“ 晉 家南渡日,此地舊 長安 ?!?宋 周密 《武林舊事·淳熙八年》:“雪卻甚好,但恐 長安 有貧者?!?清 龔自珍 《同年馮文江索詩贈行》:“ 馮君 才大行孔修,少年挾策 長安 游。”
趙蕃名句,寄王謙仲周子充丈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射擊求生英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