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何夢桂《愚石歌》:
大埠初分生怪石,曾與不周山作骨。
山崩地缺天柱摧,片石耆姿轉(zhuǎn)奇崛。
媧皇煉石補(bǔ)天工,化作五星成五色。
地下為石天上星,頑質(zhì)變化生神靈。
一朝天狼齧蝕五星隕,隕石枕頭野猶有光晶熒。
何人夜負(fù)入海嶼,錯雜昆吾無覓處。
中間塊石獨崎嵚,住在錦溪溪上滸。
石潤可以硯,石文可以屏。
屭屭或刳鼎,廉栗或劖銘。
不然云母與紫英,否則丹砂和空青。
爾材於用百不適,空有千尺高棱層。
暴流沒馬不加減,霜降石出不加增。
火不焦,水不凝。
刻桐扣不鳴,飲羽射不驚。
世間至智不能化,而我安敢逃愚名。
人聞愚惡智喜,君謂我愚真知己。
筑室招子原結(jié)交,更請柳溪作愚記。
我笑已愚君更愚,世有兩愚適相值。
江流東去夕陽西,千古相看只如此。
當(dāng)年三品不點頭,況被旁人鞭得起。
注釋參考
大埠
大城市;大市鎮(zhèn)。 魯迅 《熱風(fēng)·隨感錄三十三》:“此外自大埠以至僻地,還不知有多少奇談?!?/p>
怪石
(1).似玉的美石?!稌び碡暋罚骸?岱 畎,絲、枲、鈆、松、怪石。” 孔 傳:“怪異好石似玉者?!?陸德明 釋文:“怪石,碔砆之屬?!薄渡胶=?jīng)·中山經(jīng)》:“ 薄山 之首曰 茍牀之山 ,無草木,多怪石?!?郭璞 注:“怪石,似玉也?!?宋 蘇軾 《后怪石供》:“ 蘇子 既以怪石供 佛印 , 佛印 以其言刻諸石?!?/p>
(2).奇形怪狀之石。 唐 柳宗元 《始得西山宴游記》:“日與其徒上高山,入深林,窮廻谿,幽泉怪石,無遠(yuǎn)不到?!?唐 方干 《題故人廢宅》詩之一:“閒花舊識猶含笑,怪石無情更不言。”
不周山
古代傳說中的山名,據(jù)說在 昆侖山 西北。《山海經(jīng)·大荒西經(jīng)》:“西北海之外,大荒之隅,有山而不合,名曰 不周 負(fù)子。” 袁柯 校注:“負(fù)子二字蓋衍文?!薄冻o·離騷》:“路 不周 以左轉(zhuǎn)兮,指西海以為期?!?王逸 注:“ 不周 ,山名,在 崑崙 西北。”《淮南子·天文訓(xùn)》:“昔者 共工 與 顓頊 爭為帝,怒而觸 不周 之山,天柱折,地維絶。” 清 趙翼 《七十自述》詩:“ 不周山 下頭曾觸, 無定河 邊骨欲寒?!?mao{1~1}澤{1*1}東 《漁家傲·反第一次大“圍剿”》詞:“喚起工農(nóng)千百萬,同心干, 不周山 下紅旗亂?!?/p>
何夢桂名句,愚石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