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朝黃庭堅《西江月》
龍焙頭綱春早,谷簾第一泉香。已醺浮蟻嫩鵝黃。想見翻成雪浪。兔褐金絲寶碗,松風蟹眼新湯。無因更發(fā)次公狂。甘露來從仙掌。
注釋參考
兔褐
(1).兔毛布。 唐 李肇 《唐國史補》卷下:“ 宣州 以兔毛為褐,亞于錦綺,復有染絲織者尤妙,故時人以為兔褐真不如假也?!?宋 陸游 《新裁短褐接客以代戎服或以為慢戲作》詩:“雖云裁兔褐,不擬坐漁扉?!?/p>
(2).黃黑色。以其色似褐兔,故名。 宋 黃庭堅 《煎茶賦》:“亦可以酌兔褐之甌,瀹魚眼之鼎者也。” 宋 楊萬里 《丁酉初春和張欽夫榕溪閣五言》:“愿攜龍文璧,去瀹兔褐甌?!?/p>
金絲
(1).金制的線。 唐 蘇鶚 《杜陽雜編》卷下:“公主乘七寳步輦……其上仍絡以真珠玳瑁,又金絲為流蘇,彫輕玉為浮動?!?五代 和凝 《采桑子》詞:“叢頭鞋子紅編細,裙窣金絲?!?/p>
(2).樂器的金屬弦。 南朝 梁元帝 《和彈箏人》:“瓊柱動金絲,奏聲發(fā) 趙 曲?!?唐 權德輿 《奉和圣制重陽日即事六韻》:“金絲響仙樂,劍舃 羅宗公 ?!?/p>
(3).借指弦樂器。 宋 柳永 《玉樓春》詞之三:“金絲玉管咽春空,蠟炬蘭燈燒曉色。” 清 袁枚 《隨園詩話》卷五:“先生聞樂,喜金絲乎?喜瓦缶乎?”
(4).借指《樂經(jīng)》。 清 魏源 《題嘉禾馮廣文登府陔園圖》詩:“ 毛公 世禮樂,尚缺《陔》《華》詞,何況 齊 魯 韓 , 孔 壁亡金絲?!?/p>
(5).比喻柳樹的垂條。 唐 李紳 《柳》詩之二:“千條垂柳拂金絲,日暖牽風葉學眉。” 唐 李山甫 《柳》詩之一:“春來不忍登樓望,萬架金絲著地嬌?!?前蜀 韋莊 《清平樂》詞:“柳吐金絲鶯語早,惆悵香閨暗老?!?/p>
(6).比喻飛濺之泉水。 宋 曾鞏 《金線泉》詩:“玉甃常浮灝氣鮮,金絲不定路南泉?!?金 元好問 《歷下亭懷古分韻得南字》:“金絲弄曉光,玉玦響空嵌。”
(7).喻指煙草。 清 林則徐 《高陽臺·和嶰筠前輩韻》詞:“玉粟收餘,金絲種后,蕃航別有蠻煙。”
松風
(1).松林之風。 南朝 宋 顏延之 《拜陵廟作》詩:“松風遵路急,山煙冒壠生。”《南史·隱逸傳下·陶弘景》:“特愛松風,庭院皆植松,每聞其響,欣然為樂?!?唐 杜甫 《玉華宮》詩:“溪迴松風長,蒼鼠竄古瓦。” 清 姚鼐 《題張篁村萬木奇峰圖》詩:“松風遠自云中起,搖蕩云光山色里?!?李廣田 《記問渠君》:“大概是大雨之后吧,山里的泉水,萬馬奔騰的向下馳去,發(fā)出嚇人的聲響,又加以松風呼嘯,自己就像在海濤中夜行?!?/p>
(2).古琴曲《風入松》的別稱。 唐 李白 《鳴皋歌送岑徵君》:“盤白石兮坐素月,琴《松風》兮寂萬壑?!?宋 蘇軾 《十二琴銘·鶴歸》詩:“白鶴歸來見曾玄,《隴頭》《松風》入朱絃。” 明 唐順之 《銅雀臺》詩之二:“翠襦霑《薤露》,錦瑟入《松風》?!?/p>
(3).指茶。 金 董解元 《西廂記諸宮調(diào)》卷一:“紙窗兒明,僧房兒雅,一椀松風啜罷,兩箇傾心地便説知心話。” 凌景埏 校注:“松風,指茶?!?/p>
蟹眼
(1).螃蟹的眼睛。比喻水初沸時泛起的小氣泡。 宋 龐元英 《談藪》:“俗以湯之未滾者為盲湯,初滾者曰蟹眼,漸大者曰魚眼,其未滾者無眼,所語盲也。”《警世通言·王安石三難蘇學士》:“﹝ 荊公 ﹞命童兒茶灶中煨火,用銀銚汲水烹之。先取白定碗一隻,投 陽羨 茶一撮于內(nèi)。候湯如蟹眼,急取起傾入。” 清 趙翼 《青山莊歌》:“《茶經(jīng)》蟹眼淬旗槍,食品猩脣調(diào)醢醬?!?/p>
(2).茶的一種。 宋 楊伯嵒 《臆乘·茶名》:“茶之所產(chǎn),六經(jīng)載之詳矣。獨異美之名未備……若蟾背、蝦鬚、鵲舌、蠏眼、瑟瑟塵、霏霏靄及鼓浪、涌泉、琉璃眼、碧玉池。又皆茶事中天然偶字也?!?明 史叔考 《黃鶯兒·答僧惠茶》曲:“松牕月明,鐺香消盡相思病,感高僧,旋看蠏眼,與慧眼一般青。”
(3).比喻微小的花苞。 元 吳瓘 《柳梢青》詞:“墻角孤根,株身纖小,嬌羞無力。蟹眼微紅,粉容未露,不禁春色?!?/p>
黃庭堅名句,西江月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