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印肅《偈頌三十首》:
三界唯心唯佛解,萬法唯識更誰知。
迷悟本無權立化,恰如黃葉止兒啼。
涅槃生死猶如夢,十圣三賢是阿誰。
有物先天無相貌,言詮不及體阿彌。
祗這阿彌是汝心,不勞逐相外邊尋。
三僧祗劫隨時立,心心心即是如今。
注釋參考
三界
(1).佛教指眾生輪回的欲界、se{1-1}界和無se{1-1}界。見《俱舍論·世分別品》。 晉 慧遠 《沙門不敬王者論·求宗不順化》:“三界流動,以罪苦為場?;M則因緣永息,流動則受苦無窮?!?唐 寒山 《詩》之二一三:“可畏三界輪,念念未曾息?!?宋 王安石 《望江南·歸依三寶贊》詞:“三界里,有取總災危?!?清 龔自珍 《最錄<列子>》:“ 莊子 見道十三四, 列子 見道十七八,丁da{1*1}法之未東,皆未脫離三界?!钡澜萄赜闷湔f而稍異。 唐 呂巖 《敲爻歌》:“似此逍遙多快樂,遨游三界最清奇?!?/p>
(2).猶三屆,三期。《元史·選舉志二》:“都監(jiān)歷三界,陞務使,一周歲為滿,月日不及者通理。務使歷三界,陞提領?!?/p>
唯心
(1).佛教語。謂一切諸法(指萬事萬物),唯有內心,無心外之法。也稱唯識。語本《華嚴經(jīng)·十地品》:“三界所有,唯是一心。”《楞伽經(jīng)》:“由自心執(zhí)著,心似外境轉,彼所見非有,是故説唯心。”參見“ 唯識 ”。
(2).即唯心主義。 魯迅 《三閑集·現(xiàn)今的新文學的概觀》:“倘以為文藝可以改變環(huán)境,那是‘唯心’之談,事實的出現(xiàn),并不如文學家所豫想?!?mao{1~1}澤{1*1}東 《反對本本主義》:“必須洗刷唯心精神,防止一切機會主義盲動主義錯誤出現(xiàn),才能完成爭取群眾戰(zhàn)勝敵人的任務。”參見“ 唯心主義 ”。
萬法
佛教語。梵語dharma,意譯“法”,指事物及其現(xiàn)象,也指理性、佛法等?!叭f法”指一切事物。 南朝 宋 朱昭之 《難顧道士<夷夏論>》:“《金剛般若》,文不踰千,四句所弘,道周萬法?!?宋 蘇軾 《東林第一代廣慧禪師真贊》:“而況於出三界,了萬法,不生不老,不病不死,應物而無情者乎?!?明 汪廷訥 《獅吼記·攝對》:“有則萬法俱來,無時一絲不掛,貧僧 佛印 是也。”
唯識
佛教語。謂一切事物皆為人的耳、目、口、鼻、身、意、神識、靈性等八識所變現(xiàn),沒有心外之物?!独銍澜?jīng)》卷五:“我以諦觀十方唯識,識心圓明,入圓成實?!?魯迅 《兩地書·致許廣平六十》:“ 太虛 倒并不專講佛事,常論世俗事情,而作陪之教員們,偏好問他佛法,什么‘唯識’呀,‘涅槃’哪?!眳㈤啞冻晌ㄗR論》。
釋印肅名句,偈頌三十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