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黃庶《游石甕寺》:
飛泉自有迎客意,聲到山前入人耳。
泉聲引行不知疲,石路磽確折屐齒。
長安睫滿車馬塵,林巖夜夜來夢寐。
云煙郊原鋪古圖,心眼開快明如洗。
渭流屈曲成大篆,書破野色為綠紙。
丘墟沉吟古興廢,秋風(fēng)正入紅樹起。
折碑?dāng)嘣P荊棘,意思紛亂不可理。
窮幽更下蒼崖根,把酒坐聽潺湲醉。
山花似欲勸苦飲,時(shí)散清香入人鼻。
奔走恨不身長游,喜寫姓名藏薜荔。
注釋參考
長安
[Chang'an] 長安地名始于秦朝,西漢、隋、唐等朝的都城,在今陜西西安一帶
詳細(xì)解釋(1).古都城名。 漢高祖 七年(公元前200年)定都于此。此后 東漢 獻(xiàn)帝 初、 西晉 愍帝 、 前趙 、 前秦 、 后秦 、 西魏 、 北周 、 隋 、 唐 皆于此定都。 西漢 末綠林、赤眉, 唐 末 黃巢 領(lǐng)導(dǎo)的農(nóng)民起義軍也曾建都于此。故城有二: 漢 城筑于 惠帝 時(shí),在今 西安市 西北。 隋 城筑于 文帝 時(shí),號 大興城 ,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東、南、西一帶。 唐 末就舊城北部改筑新城,即今 西安城 。
(2). 唐 以后詩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稱。 唐 李白 《金陵》詩之一:“ 晉 家南渡日,此地舊 長安 ?!?宋 周密 《武林舊事·淳熙八年》:“雪卻甚好,但恐 長安 有貧者?!?清 龔自珍 《同年馮文江索詩贈(zèng)行》:“ 馮君 才大行孔修,少年挾策 長安 游。”
馬塵
奔馬揚(yáng)起的塵土。 元 薩都剌 《燕姬曲》:“蘭香滿路馬塵飛,翠袖籠鞭嬌欲滴?!?/p>
夜來
夜來 (yèlái) 〈方〉∶昨天 yesterday 夜里 night夢寐
夢寐 (mèngmèi) 睡夢;夢中 dream 壯士臨陣,不死帶傷,理之自然也。何故以夢寐之事疑心乎?——《三國演義》黃庶名句,游石甕寺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