鶚立時四顧,何由擾群狐。
出自宋朝蘇軾《劉壯輿長官是是堂》
閑燕言仁義,是非安可無。
非非義之屬,是是仁之徒。
非非近乎訕,是是近乎諛。
當為感麟翁,善惡分錙銖。
抑為阮嗣宗,臧否兩含糊。
劉君有家學(xué),三世道益孤。
陳古以刺今,紬史行天誅。
皎如大明鏡,百陋逢一姝。
鶚立時四顧,何由擾群狐。
作堂名是是,自說行坦途。
孜孜稱善人,不善自遠徂。
愿君置座右,此語禹所謨。
注釋參考
鶚立
像鶚之佇立不動。比喻卓然超群。 唐 李白 《贈宣城趙太守悅》詩:“差池宰兩邑,鶚立重飛翻?!?王琦 注:“《埤雅》:鶚性好跱,故每立更不移處,所謂鶚立,義取諸此。” 唐 黃滔 《狎鷗賦》:“豈鷹揚於霄漢之外,乃鶚立於煙濤之曲?!?清 錢謙益 《送福清公歸里》詩之二:“鶚立朝端領(lǐng)搢紳,飄蕭鬢髮見風(fēng)神。”
四顧
四顧 (sìgù) 向四面環(huán)視 look around 阿Q忽而大叫起來,抬了頭倉皇的四顧?!栋正傳》 停杯投箸不能食,拔劍四顧心茫然?!啤?李白《行路難》何由
亦作“ 何繇 ”。1.從何處,從什么途徑。《楚辭·天問》:“上下未形,何由考之?” 漢 王褒 《四子講德論》:“僕雖嚚頑,愿從足下。雖然,何由而自達哉!” 唐 王昌齡 《送韋十二兵曹》詩:“出處兩不合,忠貞何由伸?” 宋 蔡絛 《鐵圍山叢談》卷六:“ 晉 張華 有鸚鵡,每出還,輒説僮僕好惡。一日,寂無言; 華 問其故,曰:‘被禁在甕中,何繇得知?’” 魯迅 《野草·墓碣文》:“痛定之后,徐徐食之。然其心已陳舊,本味又何由知?”
(2).怎能。 南朝 宋 謝靈運 《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修竹茂林》詩:“美人游不還,佳期何由敦?”《宋書·沉慶之傳》:“治國譬如治家,耕當問奴,織當訪婢。陛下今欲伐國,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,事何由成?” 明 劉基 《次韻和脫因宗道感興》詩之三:“路遠無羽翼,何由得飛還?”《醒世恒言·李玉英獄中訟冤》:“稍加責(zé)罰,此輩就到家主面前輕事重報,説你怎地凌虐。妹夫必然著意防范,何繇除得?”
(3).因何。 清 姚衡 《寒秀草堂筆記》卷三:“有云 太倉 王宮詹 ,藏 宋 搨《十三行》,一字無損。然與《玉版》對觀,無少差,信為《玉版》未損時之拓也。何由落水,以致剝漶?或造物忌之邪?”
蘇軾名句,劉壯輿長官是是堂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