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體簡而肅,民俗醇不疵
出自宋代李處權(quán)《陪張巨山謁清獻公祠》:
惟昔清獻公,二年蜀中歸。
歸載無長物,一琴而一龜。
龜屬煙霞想,琴寓山水思。
婆娑二物間,德容儼怡怡。
元龍豈時輩,康樂匪俗期。
書齋質(zhì)不陋,覆之以茆茨。
手植參天松,亭亭歲寒姿。
公去幾霜露,高風猶在茲。
可使貪夫廉,至今仰伯夷。
使君挺孤潔,后身蓋亡疑。
治體簡而肅,民俗醇不疵。
竭虔拜公像,雅有賓僚隨。
置酒延公孫,誠意公所知。
表表孝弟里,人物固未衰。
德厚者流光,此言良不欺。
春陰澹物華,藹藹原隰滋。
遠山出云氣,近水余風漪。
時禽屋上語,野蝶筵中飛。
此堂歷千載,盛事傳一時。
凜如公在傍,冠弁不敢欹。
庶幾飽公德,滿酌其可辭。
聊以永今朝,晝景方舒遲。
注釋參考
治體
(1).治國的綱領、要旨。 漢 賈誼 《新書·數(shù)寧》:“以陛下之明通,因使少知治體者得佐下風,致此治非有難也?!薄吨軙ね醢齻鳌罚骸?襃 有器局,雅識治體?!?宋 司馬光 《乞優(yōu)老上殿札子》:“愿陛下慎選德望材器為眾所服,知治體、曉兵略者以代之。” 清 惲敬 《三代因革論七》:“天下無無弊之制,無不擾民之事,當擇其合時勢而害輕者行之。后之儒者,以 熙寧 之法而妄意詆娸,非知治體者也?!?/p>
(2).政治法度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詔策》:“ 孔融 之守 北海 ,文教麗而罕于理,乃治體乖也?!?宋 龔鼎臣 《東原錄》:“臺官言事,惟務摭人之惡,不顧治體之如何爾!自以為若卹治體,則僅乎不舉職矣?!?康有為 《大同書》辛部第三章:“大同之治體,無國種,無險要。”
(3).指規(guī)范的文體。 明 楊慎 《蕭穎士論文》:“ 賈誼 文辭最正,近於治體。” 田北湖 《論文章源流》:“去古既遠,治體不振,生當其時,手足罔措,輒欲爭效異國,不以師人為恥,偶見章句之大殊,喜其文法之一定,忘其鄙且拙,而謂新且異焉?!?/p>
民俗
民俗 (mínsú) 民眾的習慣;民間風俗 folkway;folk custom李處權(quán)名句,陪張巨山謁清獻公祠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