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三五五垂楊岸
出自宋代晁補(bǔ)之《調(diào)笑》:
時,亦欣愉于兒女。
欲識風(fēng)謠之變,請觀調(diào)笑之傳。
上佐清歡,深慚薄伎。
。
西子江頭自浣紗。
見人不語入荷花。
天然玉貌非朱粉,消得人看隘若耶。
游冶誰家少年伴。
三三五五垂楊岸。
紫騮飛入亂紅深,見此踟躕但腸斷。
。
腸斷。
越江岸。
越女江頭紗自浣。
天然玉貌鉛紅淺。
自弄芙蓉日晚。
紫騮嘶去猶回盼。
笑入荷花不見。
注釋參考
三三五五
三個五個聚集在一起。 唐 李白 《采蓮曲》:“岸上誰家游冶郎,三三五五映垂楊?!?宋 蘇軾 《浣溪沙》詞:“旋抹紅妝看使君,三三五五棘籬門,相排踏破蒨羅裙。”《三國演義》第四八回:“次日,寨中三三五五,交頭接耳而説?!?柳青 《銅墻鐵壁》第七章:“ 蘭英 和 銀鳳 們招呼著眾婦女,三三五五走了。”
成語解釋三個一群,五個一伙。三三五五出處唐·李白《采蓮曲》:“岸上誰家游冶郎,三三五五映垂楊?!笔褂美鋮s有那惡薄同袍,輕浮年少,三三五五,去看蘇秀才前妻。垂楊
(1).垂柳。古詩文中楊柳常通用。 南朝 齊 謝朓 《隋王鼓吹曲·入朝曲》:“飛甍夾馳道,垂楊蔭御溝?!?唐 萬齊融 《送陳七還廣陵》詩:“落花馥河道,垂楊拂水窗。”《老殘游記》第二回:“到了 濟(jì)南府 ,進(jìn)得城來,家家泉水,戶戶垂楊。” 魯迅 《送增田涉君歸國》詩:“卻折垂楊送歸客,心隨東棹憶華年?!?/p>
(2).詞牌名。雙調(diào),一百字或九十八字。本詠垂楊,后為詞牌名。參閱《詞譜》卷二八。
晁補(bǔ)之名句,調(diào)笑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