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清代朱彝尊《玉帶生歌并序》:
玉帶生,文信國所遺硯也。
予見之吳下,既摹其銘而裝池之,且為之歌曰:玉帶生,吾語汝:汝產(chǎn)自端州,汝來自橫浦。
幸免事降表,僉名謝道清,亦不識大都承旨趙孟俯。
能令信公喜,辟汝置幕府。
當(dāng)年文墨賓,代汝一一數(shù):參軍誰?謝皐羽;寮佐誰?鄧中甫;弟子誰?王炎午。
獨汝形軀短小,風(fēng)貌樸古;步不能趨,口不能語:既無鸛之鵒之活眼睛,兼少犀紋彪紋好眉嫵;賴有忠信存,波濤孰敢侮?是時丞相氣尚豪,可憐一舟之外無尺土,共汝草檄飛書意良苦。
四十四字銘厥背,愛汝心堅剛不吐。
自從轉(zhuǎn)戰(zhàn)屢喪師,天之所壞不可支。
驚心柴市日,慷慨且誦臨終詩,疾風(fēng)蓬勃揚沙時。
傳有十義士,表以石塔藏公尸。
生也亡命何所之?或云西臺上,唏發(fā)一叟涕漣洏,手擊竹如意,生時亦相隨。
冬青成陰陵骨朽,百年蹤跡人莫知。
會稽張思廉,逢生賦長句。
抱遺老人閣筆看,七客寮中敢怒?吾今遇汝滄浪亭,漆匣初開紫衣露,海桑陵谷又經(jīng)三百秋,以手摩挱尚如故。
洗汝池上之寒泉,漂汝林端之霏霧;俾汝畏留天地間,墨花恣灑鵝毛素。
注釋參考
幸免
幸免 (xìngmiǎn) 僥幸得以避免 escape by sheer luck;have a narrow escape 幸免于難降表
請求投降的表文。《新五代史·后蜀世家·孟昶》:“ 昊 事 王衍 為翰林學(xué)士, 衍 之亡也, 昊 為草降表,至是又草焉, 蜀 人夜表其門曰‘世脩降表 李 家’,當(dāng)時傳以為笑?!?清 納蘭性德 《西苑雜詠和蓀友韻》之三九:“都監(jiān)聲名敵指揮,隔河降表最先馳?!?林百舉 《悲憤》詩:“談笑餘威伏五羊,幾家降表幾壺漿?!?/p>
僉名
簽名。 清 趙翼 《甌北詩話·吳梅村詩》:“ 梅村 當(dāng)國亡時已退閑林下,其仕於我朝也因薦而起,既不同於降表僉名,而自恨濡忍不死跼天蹐地之意,沒身不忘,則心與跡尚皆可諒?!?/p>
不識
(1).不知道,不認(rèn)識。《詩·大雅·皇矣》:“不識不知,順帝之則。” 鄭玄 箋:“其為人不識古,不知今,順天之法而行之者?!?唐 韓愈 《閔己賦》:“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,涉大水之漫漫?!?魯迅 《<集外集>序言》:“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,而且近乎不識羞?!?/p>
(2).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。指誤殺?!吨芏Y·秋官·司刺》:“壹宥曰不識?!?鄭玄 注:“識,審也。不審,若今仇讎當(dāng)報甲,見乙,誠以為甲而殺之者。”
大都
大都 (dàdōu) 幾乎全部或大多數(shù) universally;mostly;for the most part 夜幕降臨,動物大都走向高處,都想得到合適的光照 大都 (Dàdū) 中國元朝(1271—1368)首都,即今北京,1272 年在營建中命名“大都”,意指天下最大都城 Dadu承旨
(1).亦作“ 承指 ”。逢迎意旨?!俄n非子·八奸》:“優(yōu)笑侏儒,左右近習(xí),此人主未命而唯唯,未使而諾諾,先意承旨,觀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。”《漢書·楚元王劉交傳》:“侍御史以為 光 望不受女,承指劾 德 誹謗詔獄,免為庶人?!?晉 張華 《博物志·雜說上》:“ 王莽 時,郡國多稱瑞應(yīng),歲歲相尋,皆由順時之欲,承旨求媚,多無實驗?!?/p>
(2).接受圣旨?!缎绿茣ぐ俟僦径罚骸?許敬宗 、 李義甫 為相,奏請多畏人之知也,命起居郎,舍人對仗承旨,仗下,與百官皆出,不復(fù)聞機(jī)務(wù)矣。”
(3).官名。 唐 代翰林院有翰林學(xué)士承旨,位在諸學(xué)士上。凡大誥令、大廢置、重要政事,皆得專對。 宋 元 仍其制。 元 趙孟頫 曾為此官,世稱 趙承旨 。 明 廢。參閱 唐 元稹 《翰林承旨學(xué)士記》。又 五代 樞密院有樞密院承旨、副承旨; 宋 代樞密院有都承旨、副承旨。初用武臣,后參用文臣。參閱《文獻(xiàn)通考·職官十二》。
趙孟
指 春秋 時 晉 臣 趙盾 及其后代 趙武 、 趙鞅 、 趙無恤 。 趙氏 世代執(zhí)掌 晉國 朝政,貴顯無比?!睹献印じ孀由稀罚骸?趙孟 之所貴, 趙孟 能賤之?!?楊伯峻 注:“ 晉國 正卿 趙盾 字 孟 ,因而其子孫都稱 趙孟 。 孫奕 《示兒篇》云:‘ 晉 有三 趙孟 : 趙朔 之子曰 武 ,謚 文子 ,稱 趙孟 ; 趙武 之子曰 成 , 趙成 之子曰 鞅 ,又名 封父 ,謚 簡子 ,亦稱 趙孟 ; 趙鞅 之子曰 無恤 ,謚 襄子 ,亦稱 趙孟 。’” 明 方孝孺 《壽善堂記》:“雖有 陶 猗 之富, 趙孟 之貴,不能延其年於須臾。”
朱彝尊名句,玉帶生歌并序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