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韓愈《嗟哉董生行》:
淮水出桐柏,山東馳遙遙千里不能休;淝水出其側(cè),不能千里百里入淮流。
壽州屬縣有安豐,唐貞元時(shí)縣人董生召南隱居行義于其中。
刺史不能薦,天子不聞名聲。
爵祿不及門,門外惟有吏,日來征租更索錢。
嗟哉董生朝出耕夜歸讀古人書,盡日不得息。
或山而樵,或水而漁。
入廚具甘旨,上堂問起居。
父母不戚戚,妻子不咨咨。
嗟哉董生孝且慈,人不識(shí),惟有天翁知,生祥下瑞無時(shí)期。
家有狗乳出求食,雞來哺其兒。
啄啄庭中拾蟲蟻,哺之不食鳴聲悲。
彷徨躑躅久不去,以翼來覆待狗歸。
嗟哉董生,誰將與儔?時(shí)之人,夫妻相虐,兄弟為讎。
食君之祿,而令父母愁。
亦獨(dú)何心,嗟哉董生無與儔。
注釋參考
嗟哉
嘆詞。 漢 馬援 《武溪深行》:“滔滔 武溪 一何深,鳥飛不度,獸不敢臨,嗟哉 五溪 兮多毒淫?!薄逗鬂h書·耿弇傳論》:“嗟哉,義重于生,以至是乎!” 唐 韓愈 《嗟哉董生行》:“嗟哉 董生 朝出耕,夜歸讀古人書,盡日不得息?!?/p>
生孝
謂孝子丁憂哀不滅性。《晉書·王戎傳》:“帝謂 劉毅 曰:‘ 和嶠 毀頓過禮,便人憂之?!?毅 曰:‘ 嶠 雖寢苫食粥,乃生孝耳?!?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德行》:“ 王戎 、 和嶠 同時(shí)遭大喪,俱以孝稱…… 仲雄 曰:‘ 和嶠 雖備禮,神氣不損; 王戎 雖不備禮,而哀毀骨立。臣以 和嶠 生孝, 王戎 死孝?!?/p>
不識(shí)
(1).不知道,不認(rèn)識(shí)。《詩·大雅·皇矣》:“不識(shí)不知,順帝之則?!?鄭玄 箋:“其為人不識(shí)古,不知今,順天之法而行之者?!?唐 韓愈 《閔己賦》:“行舟檝而不識(shí)四方兮,涉大水之漫漫?!?魯迅 《<集外集>序言》:“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(shí)的我的幼稚,而且近乎不識(shí)羞?!?/p>
(2).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。指誤殺?!吨芏Y·秋官·司刺》:“壹宥曰不識(shí)?!?鄭玄 注:“識(shí),審也。不審,若今仇讎當(dāng)報(bào)甲,見乙,誠以為甲而殺之者?!?/p>
惟有
惟有 (wéiyǒu) 只有 only 我們都很高興,惟有他沉著臉天翁
(1).謂天公。 唐 韓愈 《嗟哉董生行》:“嗟哉 董生 孝且慈,人不識(shí),惟有天翁知?!?/p>
(2).筆記、小說中的天神。如 唐 段成式 《酉陽雜俎·諾皋記上》載 張堅(jiān) 竊天翁車,乘白龍登天,天翁乘馀龍追之不及。
無時(shí)
(1).不定時(shí),隨時(shí)?!秲x禮·既夕禮》:“哭晝夜無時(shí)?!?鄭玄 注:“哀至則哭,非必朝夕?!?唐 杜甫 《三川觀水漲二十韻》:“火云無時(shí)出,飛電常在目?!?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河漕·賈魯河改道》:“今屢濬屢塞,而 黃河 又衝決無時(shí),侵逼益甚?!?瞿秋白 《赤都心史》三二:“于時(shí),我更起居‘無時(shí)’,不是游息的‘無時(shí)’,而是勞作的‘無時(shí)’?!?/p>
(2).不知何時(shí)。 漢 劉向 《九嘆·憂苦》:“山脩遠(yuǎn)其遼遼兮,涂漫漫其無時(shí)?!?/p>
(3).沒有一刻;無有一時(shí)?!稘h書·王莽傳上》:“晨夜屑屑,寒暑勤勤,無時(shí)休息,孳孳不已者,凡以為天下厚 劉氏 也?!?唐 岑參 《送鄭堪歸東京氾水別業(yè)》詩:“因悲宦游子,終歲無時(shí)閒?!薄叮及嘣娺x>自序》:“在他的所有的作品中,無時(shí)不在閃耀著形象思維的光輝?!?/p>
(4).不逢時(shí)會(huì)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哀吊》:“或有志而無時(shí),或美才以兼累,追而慰之,并名為弔?!?/p>
韓愈名句,嗟哉董生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