戚休顰笑里,無或謂民愚
出自宋代趙蕃《送周袁州赴鎮(zhèn)三首》:
百里更題輿,才分刺史符。
循良重他選,途轍詎常拘。
不但治文牘,要令歌袴襦。
戚休顰笑里,無或謂民愚。
注釋參考
戚休
猶休戚。憂愁和歡樂;禍福。 宋 蘇軾 《賜尚書左丞李清臣乞退不允批答》之二:“義既同於戚休,身豈輕於出處?” 明 陸采 《懷香記·受詔參戎》:“暴虎馮河真可愁,臨時候枯榮戚休,任逆來須順受。” 老舍 《今日》詩:“兒女競勞動,工農(nóng)共戚休?!?/p>
顰笑
(1).皺眉和歡笑。 清 李漁 《蜃中樓·訓(xùn)女》:“鮫宮生長不勝綃,水鏡里,自憐顰笑。” 清 黃協(xié)塤 《淞南夢影錄》卷三:“ 小桂壽 者,眸凝秋水,臉暈朝霞,顰笑皆工?!?/p>
(2).借指厭惡和喜歡。 郭沫若 《黑貓》:“在武夫?qū)M之下,人的生命便寄系在一分顰笑之間。”
無或
不要。《呂氏春秋·貴公》:“故《鴻范》曰:‘……無或作好,遵王之道;無或作惡,遵王之路?!?高誘 注:“或,有也?!?/p>
趙蕃名句,送周袁州赴鎮(zhèn)三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