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使荊棘除,不憂梨棗愆
出自宋代蘇軾《和陶歲暮作和張常侍》:
我生有天祿,玄膺流玉泉。
何事陶彭澤,乏酒每形言。
仙人與道士,自養(yǎng)豈在繁。
但使荊棘除,不憂梨棗愆。
我年六十一,頹景薄西山。
歲暮似有得,稍覺散亡還。
有如千丈松,常苦弱蔓纏。
養(yǎng)我歲寒枝,會有解脫年。
米盡初不知,但怪饑鼠遷。
二子真我客,不醉亦陶然。
注釋參考
荊棘
荊棘 (jīngjí) 荊:荊條,無刺;棘,酸棗,有刺。兩者常叢生為從莽。也泛指叢生于山野間的帶棘小灌木 thistles and thorns 斬荊棘?!巍?蘇洵《權(quán)書·六國論》梨棗
梨棗 (lízǎo) 古代印書的木刻板,多用梨木或棗木刻成,所以稱雕版印刷的版為梨棗 wooden printing blocks (usu.made of pear and date wood) 付之梨棗蘇軾名句,和陶歲暮作和張常侍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