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代宋褧《穆護砂 燭淚》:
底事關(guān)心苦。
便凄然、泣下如雨。
倚金臺{1*1}獨立,*香無主。
腸斷封家相妒。
亂撲簌驪珠愁有許。
向午夜、銅盤傾注。
便不似、紅冰綴頰,也濕透、仙人煙樹。
羅綺筵前,海棠花下,淫淫常怕鳳脂枯。
比洛陽年少,江州司馬,多少定誰如。
照破別離心緒。
學(xué)人生、有情酸楚。
想洞房佳會,而今寥落,誰能暗收玉箸。
算只有金釵曾巧補。
輕濕了、粉痕如故。
愁思減、舞腰纖細(xì),清血盡、媚臉膚腴。
又恐嬌羞,絳紗籠卻,綠窗伴我檢詩書。
更休教、鄰壁偷{1-1}窺,幽蘭啼曉露。
注釋參考
撲簌
亦作“ 撲速 ”。1.物體輕落貌。 唐 劉叉 《雪車》詩:“小小細(xì)細(xì)如塵間,輕輕緩緩成撲簌?!?元 劉庭信 《一枝花·春日送別》套曲:“錦機搖殘紅撲簌,翠屏開嫰緑模糊?!?元 鍾嗣成 《采茶歌·恨別》曲:“撲速地淹殘淚眼,吃答地鎖定愁眉?!?楊沫 《青春之歌》第二部第二十章:“ 小俞 點點頭。忽然撲簌撲簌掉下眼淚?!?/p>
(2).象聲詞。多形容禽鳥拍翅聲。 唐 溫庭筠 《塞寒行》:“燕弓弦勁霜封瓦,撲簌寒雕睇平野?!?清 江昱 《蝶戀花·青山夜泊》詞:“夜定收帆葭葦際,鷗夢驚回,撲簌深叢里。” 清 魯一同 《拉糧船》詩:“千聲百聲轉(zhuǎn)相續(xù),十萬檣鳥尾撲速?!?/p>
驪珠
(1).寶珠。傳說出自驪龍頷下,故名?!肚f子·列御寇》:“夫千金之珠,必在九重之淵,而驪龍頷下?!?唐 溫庭筠 《蓮浦謠》:“荷心有露似驪珠,不是真圓亦搖蕩。” 明 劉兌 《嬌紅記》:“紅牙緩引驪珠串,個個一般圓?!?清 卓爾堪 《海市歌》:“龍女仙衣湘水裙,掌上驪珠弄明月?!?/p>
(2).比喻珍貴的人或物。《南齊書·倖臣傳論》:“長主君世,振裘持領(lǐng),賞罰事殷,能不踰漏,宮省咳唾,義必先知。故能窺盈縮於望景,獲驪珠於龍睡?!?唐 元稹 《贈童子郎》詩:“ 楊公 莫訝清無業(yè),家有驪珠不復(fù)貧?!?清 陳其元 《庸閑齋筆記·解元抄襲陳文》:“主司閲文,合意者少,至十八日猶未定元。外舅適得一卷,大喜,以為獨得驪珠矣?!薄赌鹾;ā返谑兀骸斑@回 章自蜚 、 聞韻高 都沒有中,驪珠已失,所得都是鱗爪罷了?!?/p>
(3).楊梅的別名。 清 厲荃 《事物異名錄·果蓏·楊梅》:“ 陸游 詩:‘未愛滿盤堆火齊,先驚探頷得驪珠?!矗^楊梅也。”
(4).龍眼的別名。見 明 李時珍 《本草綱目·果三·龍眼》。
宋褧名句,穆護砂 燭淚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