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佚名《與崔渥冥會雜詩》:
萬里同心別九重,定知涉歷此相逢。
。
誰人翻向群峰路,不得蒼梧徇玉容。
。
春鳥交交引思濃,豈期塵跡拜仙宮。
。
鸞歌鳳舞飄珠翠,疑是陽臺一夢中。
。
鸞輿昔日出蒲關(guān),一去蒼梧更不還。
。
若是不留千古恨,湘江何事竹猶斑。
。
愁聞黃鳥夜關(guān)關(guān),溈汭春來有夢還。
。
遺美代移刊勒絕,唯聞留得淚痕斑。
。
方承恩寵醉金杯,豈為干戈驟到來。
。
亡國破家皆有恨,捧心無語淚蘇臺。
。
桃花流水兩堪傷,洞口煙波月漸長。
。
莫道仙家無別恨,至今垂淚憶劉郎。
。
涇陽平野草初春,遙望家鄉(xiāng)淚滴頻。
。
當(dāng)此不知多少恨,至今空憶在靈姻。
。
目斷魂銷正惘然,九疑山際路漫漫。
。
何人知得心中恨,空有湘江竹萬竿。
。
常說仙家事不同,偶陪花月此宵中。
。
錦屏銀燭皆堪恨,惆悵紗窗向曉風(fēng)。
注釋參考
目斷魂銷
目斷:竭盡目力所見。指竭盡目力而看望不到,因而內(nèi)心悲痛。多形容因離別而傷心之極。成語解釋目斷:竭盡目力所見。指竭盡目力也看不見,因而內(nèi)心十分悲痛。形容因離別而十分傷心。亦作“目斷魂消”。目斷魂銷出處唐·元稹《同州刺史謝上表》:“臣自離京國,目斷魂銷,每至五更朝謁之時,臣實制淚不得?!笔褂美錃w雁下平橋,惘然
惘然 (wǎngrán) 失意的樣子;心情迷茫的樣子 frustrated;feel disappointed九疑
亦作“ 九嶷 ”。1.山名。在 湖南 寧遠(yuǎn)縣 南?!渡胶=?jīng)·海內(nèi)經(jīng)》:“南方 蒼梧 之丘, 蒼梧 之淵,其中有 九嶷山 , 舜 之所葬,在 長沙 零陵 界中。” 郭璞 注:“其山九谿皆相似,故云‘九疑’?!薄妒酚洝の宓郾炯o(jì)》:“﹝ 舜 ﹞葬於 江 南 九疑 ,是為 零陵 。” 唐 李涉 《寄荊娘寫真》詩:“ 蒼梧 九疑 在何處,斑斑竹淚連 瀟湘 。” 金 元好問 《湘夫人詠》:“ 九疑山 高猿夜啼,竹枝無聲墮殘露?!?陳毅 《過太行山書懷》詩:“突圍到 章貢 ,埋伏到 九嶷 ?!?/p>
(2).指 九疑山 之神?!冻o·離騷》:“百神翳其備降兮,九疑繽其并迎。” 王逸 注:“言 巫咸 得己椒糈,則將百神蔽日來下, 舜 又使 九疑 之神,紛然來迎?!?/p>
山際
(1).山邊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沁水》:“ 丹水 又東南出山,逕 鄈城 西,城在山際。” 唐 儲光羲 《臨江亭五詠》之四:“山際空為險, 江 流長自深?!?明 李夢陽 《題黃公東莊草堂》詩:“休夸水際兼山際,且醉松旁與竹旁?!?/p>
(2).山中;山間。 南朝 梁 吳均 《山中雜詩》:“山際見來煙,竹中窺落日。鳥向簷上飛,云從窗間出?!?唐 李白 《游泰山》詩之二:“清曉騎白鹿,直上 天門山 ;山際逢羽人,方瞳好容顏。” 明 蔣一葵 《長安客話·紅螺山》:“山巔有潭,相傳潭中有二螺,大如斗,其色殷紅,時吐光燄,照映林木,山緣得名。 儀真 馮文卿 詩:‘……山際翠眉呈秀氣,潭中螺髻照靈巔。’”
漫漫
漫漫 (mànmàn) 廣遠(yuǎn)無際 vast;boundless 水漫漫 長;久 very long 漫漫人生路 夜漫漫 平緩 flat 海流漫漫 遍布 all over the place 草漫漫 春霧漫漫 眾多 numerous 漫漫群生 昏憒糊涂 confused 縣官漫漫佚名名句,與崔渥冥會雜詩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