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顧況《行路難三首》
君不見擔雪塞井空用力,炊砂作飯豈堪食。
一生肝膽向人盡,相識不如不相識。冬青樹上掛凌霄,
歲晏花凋樹不凋。凡物各自有根本,種禾終不生豆苗。
行路難,行路難,何處是平道。中心無事當富貴,
今日看君顏色好。
君不見少年頭上如云發(fā),少壯如云老如雪。
豈知灌頂有醍醐,能使清涼頭不熱。呂梁之水掛飛流,
黿鼉蛟蜃不敢游。少年恃險若平地,獨倚長劍凌清秋。
行路難,行路難。昔少年,今已老。前朝竹帛事皆空,
日暮牛羊占城草。
君不見古人燒水銀,變作北邙山上塵。藕絲掛在虛空中,
欲落不落愁殺{1*1}人。睢水英雄多血刃,建章宮闕成煨燼。
淮王身死桂樹折,徐福一去音書絕。行路難,行路難,
生死皆由天。秦皇漢武遭不脫,汝獨何人學(xué)神仙。
注釋參考
行路難
(1).行路艱難。亦比喻處世不易。 唐 杜甫 《宿府》詩:“風(fēng)塵荏苒音書絶,關(guān)塞蕭條行路難?!?唐 白居易 《太行路》詩:“行路難,不在水,不在山,只在人情反覆間?!?/p>
(2).樂府雜曲歌辭名。內(nèi)容多寫世路艱難和離情別意。原為民間歌謠,后經(jīng)文人擬作,采入樂府。 南朝 宋 鮑照 《擬行路難》十九首及 唐 李白 所作《行路難》三首都較著名。《晉書·袁山松傳》:“初, 羊曇 善唱樂, 桓伊 能挽歌,及 山松 《行路難》繼之,時人謂之‘三絶’?!?陳去病 《少年行》之三:“勸君莫誦《行路難》,勸君莫復(fù)居 長安 。”
行路
行路 (xínglù) 路人,在路上行走的人 passerby 骨肉為行路?!啤?魏征《諫太宗十思疏》何處
哪里,什么地方?!稘h書·司馬遷傳》:“且勇者不必死節(jié),怯夫慕義,何處不勉焉!” 唐 王昌齡 《梁苑》詩:“萬乘旌旗何處在?平臺賓客有誰憐?”《宋史·歐陽修傳》:“ 脩 論事切直,人視之如仇,帝獨奬其敢言,面賜五品服。顧侍臣曰:‘如 歐陽脩 者,何處得來?’” 茅盾 《一個女性》五:“但是何處有愛呢?何處是愛呢?”
平道
(1).猶評議,評說。 三國 魏 劉劭 《人物志·效難》:“講目成名,則以為人物;平道政事,則以為國體?!?/p>
(2).平正之道;平坦之道。《南史·劉穆之等傳論》:“ 宋 武 一朝創(chuàng)業(yè),事屬橫流,改易紊章,歸於平道?!?唐 儲光羲 《鞏城東莊道中作》詩:“未獲遵平道,徒言信薄夫。” 郭沫若 《中國古代社會研究》第二篇第一章第三節(jié):“王道是不偏不黨的中道,王道是不高不低的平道,王道是不左不右的正道?!?/p>
(3).星官名。屬角宿,角宿一、二的東西兩星,即室女座θ、m兩星?!稌x書·天文志上》:“左右角間二星曰平道之官?!?/p>
顧況名句,行路難三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