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顧況《曲龍山歌》
曲龍丈人冠藕花,其顏色映光明砂。玉繩金枝有通籍,
五岳三山如一家。遙指叢霄沓靈島,島中曄曄無凡草。
九仙傲倪折五芝,翠鳳白麟回異道。石臺石鏡月長明,
石洞石橋連上清。人間妻子見不識,拍云揮手升天行。
摩天截漢何瀟灑,四石五云更上下。下方小兆更拜焉,
愿得騎云作車馬。
子欲居九夷,乘桴浮于海。圣人之意有所在,
曲龍何在在海中。石室玉堂窅玲瓏,其下琛怪之所產(chǎn),
其上靈棲復(fù)無限。無風(fēng)浪頂高屋脊,有風(fēng)天晴翻海眼。
愿逐剛風(fēng)騎吏旋,起居按摩參寥天。鳳凰頰骨流珠佩,
孔雀尾毛張翠蓋。下看人界等蟲沙,夜宿層城阿母家。
注釋參考
石臺
(1).石桌。 唐 李頎 《覺公院施鳥石臺》詩:“石臺置香飯,齋后施諸禽?!?/p>
(2).石砌的高臺。 唐 王建 《逍遙翁溪亭》詩:“ 逍遙翁 在此裴回,帝改溪名起石臺?!?唐 鄭畋 《初秋寓直》詩之二:“宿鳥翩翩落照微,石臺樓閣鎖重扉?!?清 張岱 《陶庵夢憶·雷殿》:“殿前石臺高爽,喬木蕭疏?!?/p>
石鏡
(1).如鏡的山石。 晉 王嘉 《拾遺記·周靈王》:“時異方貢玉人、石鏡,此石色白如月,照面如雪,謂之‘月鏡’?!?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廬江水》:“山東有石鏡,照水之所出。有一圓石,懸崖明浄,照見人形,晨光初散,則延曜入石,豪細(xì)必察,故名石鏡焉?!?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入彭蠡湖口》詩:“攀崖照石鏡,牽葉入 松門 。” 唐 李白 《尋陽送弟昌峒鄱陽司馬作》詩:“ 松門 拂中道,石鏡迴清光?!?王琦 注:“﹝ 松門山 ﹞上有石鏡,光可照人?!薄豆沤裥≌f·臨安里錢婆留發(fā)跡》:“這 臨安里 中有座山,名 石鏡山 。山有圓石,其光如鏡,照見人影。 錢婆留 每日同眾小兒在山邊游戲,石鏡中照見 錢婆留 頭帶冕旒,身穿蟒衣玉帶?!?/p>
(2).水母的別名。 唐 段公路 《北戶錄》卷一:“水母,《兼名苑》云:一名鲊,一名石鏡,南人治而食之。”
(3).冰的別名。 清 厲荃 《事物異名錄·坤輿·冰》:“ 黎民表 詩:‘含風(fēng)石鏡融。’按:石鏡,謂冰也?!?/p>
石洞
巖洞。 北周 庾信 《明月山銘》:“風(fēng)生石洞,云出山根?!?唐 曹唐 《小游仙詩》之八三:“石洞沙溪二十年,向明杭日夜朝天。” 元 劉詵 《征夫嘆》:“賊來多如云,石洞穿千嶅?!薄稄V西風(fēng)物志·榕蔭古渡》:“對岸一山,卓然獨(dú)秀,山上有一天然貫穿的石洞,名叫 穿巖 ?!?/p>
石橋
(1).石造的橋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濟(jì)水二》:“河?xùn)|岸有石橋,橋本當(dāng)河,河移,故廁岸也?!?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山居賦》:“凌石橋之莓苔,越 楢溪 之紆縈?!?周瘦鵑 《賞菊椰子林》:“溪上架著一條弓形的石橋,橋欄上齊整地排列著好多盆黃色和淺紫色的菊花?!?/p>
(2).特指 浙江省 天臺山 的名勝 石梁 。梁連接二山,形似橋,故稱。 唐 宋之問 《靈隱寺》詩:“待入 天臺 路,看余度 石橋 ?!?宋 梅堯臣 《送微上人歸省天臺》詩:“釋子懷慈母,吾儒未易輕。不尋琪樹去,肯向 石橋 行。” 宋 梅堯臣 《寄天臺梵才上人》詩:“常觀月從東方出,想照 石橋 旁畔人。”
上清
(1).上天;天空?!稘h書·揚(yáng)雄傳下》“不能撠膠葛” 唐 顏師古 注:“膠葛,上清之氣也。” 唐 齊己 《賀雪》詩:“上清凝結(jié)下乾坤,為瑞為祥表致君?!?/p>
(2).道家所稱的三清境之一?!对企牌呋`》卷三:“其三清境者, 玉清 、 上清 、 太清 是也。亦名三天,其三天者, 清微天 、 禹餘天 、 大赤天 是也…… 靈寶君 治在 上清境 ,即 禹餘天 也。”《警世通言·旌陽宮鐵樹鎮(zhèn)妖》:“ 蘭公 煉丹已成,舉家服之,老者髮白反黑,少者辟穀無飢,遠(yuǎn)近聞之,皆知其必飛昇上清也?!?/p>
(3).用以指道觀或道長。 唐 白居易 《酬贈李煉師見招》詩:“幾年司諫直 承明 ,今日求真禮上清?!?明 朱權(quán) 《荊釵記·薦亡》:“特朝拜上清,仗此名香表志誠,亡妻滯水濱,愿神魂得上升?!?/p>
(4). 唐 柳珵 《上清傳》云,丞相 竇參 為政敵所誣,自知將敗,囑其婢 上清 入宮為婢,為之辯白, 上清 后果入宮,向 德宗 辯其誣。見《太平廣記》卷二七五引《異聞集》。后因以“上清”稱婢?!锻ㄑ拧しQ謂》:“婢亦謂之上清。 柳珵 《上清傳》, 溫公 《考異》引之……事雖不可信,然當(dāng)時稱婢為上清,亦常語也?!?/p>
顧況名句,曲龍山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5陽光莊園